品筆閣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在英國取得的成功決定了戰後的國際秩序。
當然,這種說法更多的是為了證明中國在大戰結束之前,就已經對戰後的國際秩序做了全面規劃。
片面的講,這種說法也沒錯。
原因很簡單,中國確實在大戰期間對戰後的國際秩序做了規劃,在所能查到的資料中對戰後規劃的最初起始點是一九四四年,即英國戰敗之前。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規劃,中國在大戰後期就無法退出完整全面的對外政策,更不可能在重要地區的爭奪中全面勝出,獲得一個十分有利的開局。
當然,這種觀點也極大的抬高了英國的地位。
嚴格說來,這種觀點有點偏頗,即英國只是中國對戰後世界格局全面佈局中的一顆重要棋子,而不是全部。
不可否認,英國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
只是,英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之上,即撮破德意志第二帝國統一歐洲的野心,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洲地區樹立一個有力的競爭對手,使德意志第二帝國必須付出足夠大的代價來維護歐洲的秩序。當然,這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無法在全球範圍內與中國競爭。
只是,這不是達到目的的唯一手段。
原因很簡單,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會在稱霸歐洲之後才會挑戰中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會同時進行。
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試圖稱霸歐洲的同時,也會在其他地區與中國對抗。
顯然,英國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其他地區的擴張沒有任何制約力。
這也說明,英國是中國全球戰略佈局中的重要棋子,但是不是唯一的,而且在戰略價值上也不是最高的。
事實上。在戰略層面上,誰都能想到,美國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在大戰行將結束的時候,意大利外長曾經在同盟國外長會議上說過一句話:誰控制了美國,誰就控制了世界。
也許,這句話有片面性,但是足以說明美國的重要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德在美國的鬥爭,是整個中德矛盾的縮影。更是中德矛盾在現實中的直接體現。
前面已經提到,在對待美國的問題上,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儘量削弱。
說得直接一些,就是戰後的美國必須足夠弱小,無法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西方世界的霸權地位構成威脅。
顯然,這一點與英國極為相似。
從根本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具備與中國進行全面抗衡的基礎與實力,就必須分三步走,首先是成為歐洲的霸權國家,擁有控制、甚至是統治整個歐洲的能力,其次是稱霸西方世界,讓西方國家圍繞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身邊,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幫手,最後才是挑戰中國。
從這個角度,也就能夠看出英國與美國的重要性了。
顯然,中國要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得設立三條防線。一是設法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國稱霸歐洲,至少讓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能團結到所有歐洲國家,也就從根本上削弱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威望。在這個環節中,英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是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稱霸西方世界的野心,讓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是西方世界唯一的強國。顯然,具備這個能力的只有美國。最後,就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壓縮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勢力範圍,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無法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
由此也看得出來。在中國的全球戰略中,美國擁有比英國更高的價值。
問題是,美國不是歐洲國家。
結果就是。在對待美國的立場上,德意志第二帝國極為強硬。而且不需要顧慮肢解美國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堅持肢解美國,而且是徹底的肢解。
這個時候,回過頭來看,就不難發現,為什麼中**方一直堅持單獨攻打美國,不讓德軍在美國獲得立足點了。
說白了,如果德軍成為攻打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