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原本的那個「韋恩」來說,
家裏的書房,其實是一個很恐怖的地方。
而現在的這個韋恩,
打開塵封已久的書房,在裏邊翻了一陣之後,
果然就也體驗到了同樣的大恐怖。
康斯坦丁先生,生前是個清教徒加政客加法學博士。
所以他書房裏的藏書,
除了《聖典》相關的書籍,以及各種正經的文學、哲學著作之外,
剩下烏泱泱的一大片,全都是各類法律書籍。
隨便多翻幾頁,
就能把人看得腦殼都發疼。
美利加聯邦的法律本來就特別林林總總,
聯邦和裏邊的每個州,都有自己各自的憲法和法律、條例,
此外每個郡縣或者城鎮,還會有自己的地方法令和條例。
比如說有些事情在這個州里可能不違法,
但是在另外一個州或者城鎮裏,那可能就是重罪。
而且更恐怖的是,美利加的法律體系沿襲自溫莎王國,屬於所謂的「判例法」。
法官在進行審判時,對於觸犯了同樣法律條款的案子,除非有特殊情況例外,不然基本上都需要大致按照已有的判例來做出判決。
也就是說,
除了熟悉基本的法律條文之外,法律從業人員們還需要及時搜集和了解海量的判例。
不但要背課文,而且還要把課後習題都給記下來。
反正韋恩大致翻了一遍書房裏書架上的法律書籍,
感覺還是子彈更好使
於是他最後只能抽出了其中一本看起來最厚的《聖典》,
拿到客廳里,將就着把它當做歷史讀物來閱讀。
從理論上來說,
原本的那個「韋恩」,從小在信徒家庭里耳濡目染,其實應該對《聖典》裏的內容是基本熟悉的才對。
但是實際上,
原主在耳濡目染完之後,根本就沒怎麼把那些內容記在腦子裏
搞得現在韋恩再翻起《聖典》來,
看着裏邊的內容,居然還覺得挺新鮮。
有一些事情對人的吸引力,其實是循序漸進的:
——一旦你接受了那個設定之後,它似乎就會開始變得有意思起來了。
所謂的《聖典》也差不多,
如果拋開宗教信仰的元素不談,那麼它本質上其實是一本神話或者寓言小故事的合集,然後還有一部分名人事跡和經典語錄,以及仿佛能適用到各種現實情形上去的各類心靈雞湯和哲理句子。
裏邊的一些故事和可以用來編排的小段子,
其實還是挺有趣的。
等到準備吃晚飯的時候,韋恩一路跳過各種心靈雞湯和宗教勸導,
已經把劇情直接追到了「末日審判」的這一段。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在很多不同的宗教里,似乎都不約而同的會有類似「末日」或者「末世」之類的概念。
同時被神聖教廷和聖靈教會都奉為經典的《聖典》也不例外,
按照它裏邊的說法,
這個世界早晚會有滅世的災難降世。
然後世界終結,
大家該回歸聖靈身邊的就回歸聖靈身邊,該灰飛煙滅的就直接灰飛煙滅。
類似這樣的故事橋段,
韋恩在上一世的現代社會裏看影視劇或者玩遊戲,已經算是見得多了的。
於是他一邊翻頁,一邊覺得自己已經大致猜到了接下去的劇情——
下一頁的內容,估計應該就是聖靈大顯神威、展示神跡,
然後人間便因此重新恢復了和平與安
咦?!
下一頁怎麼直接就是空白頁了?
講完了末日審判之後,《聖典》裏的故事,居然直接就結束了?!
就這樣放任現實世界被毀滅,
都不搶救一下的嗎?
好歹也給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