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帝弘曆:「大明的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若是讓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組朱棣知道,他們大明王朝出了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叫門天子,不知道會有何感想。」
「大明的祖訓雖好,但是大明王朝後世的奇葩皇帝,實在是太多了。」
「大明王朝給華夏中原大地,以及漢人百姓,留下來的爛攤子,最後還不是由大清來收拾,才有了如今的華夏漢人百姓們安居樂業的生活?」
......
【蒙古大軍在北京城外,大肆的燒殺劫掠,在寒冰天災面前,在生與死的抉擇的時候,他們別無選擇。】
【然在嚴嵩的干預兵部尚書丁汝夔的軍事佈局與決策下,大明王朝京城的官員,以及腐敗的京城守衛。】
【只敢躲在高高的城牆上,遠遠的看着蒙古大軍對大明百姓的肆虐。】
【面對蒙古韃靼族的首領俺答汗,以武力逼迫提出「求貢」的要求時,內閣首輔嚴嵩,在被明世宗朱厚熜詢問,該如何應對之時。】
【嚴嵩以「寇飽自楊去耳!」而答之。】
見此一幕明太祖朱元璋的臉色頓時就黑了起來:「這嚴嵩也配當大明王朝的內閣首輔?」
「大明王朝的官員,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的懦弱自私與懼敵了的?」
......
明成祖朱棣:「這嚴嵩是真的該死,大明王朝的威嚴,在後世就是被這些人如此敗光的嗎?」
【而徐階反駁了嚴嵩的觀點,繼續放任蒙古燒殺劫掠下去,只會更損大明王朝的威嚴。】
【徐階認為,蒙古大軍駐紮近郊,若輕易答應其互貢要求,恐其貪得無厭,後患無窮。】
【但若是不順從,以京城目前空虛的守備力量,若是蒙古人覺得沒希望之後,恐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於是徐階奏請暫時答應俺答的求貢,讓其退兵至邊外,待四方援兵到達,明軍做好準備後再做打算。】
【此次是蒙古大軍,相隔一百年之後,再次圍困大明北京城的事件,因為發生在庚戌之年,又被稱為「庚戌之變」。】
【而兵部尚書丁汝夔在事後,被嚴嵩將明軍沒能抵擋蒙古軍隊,導致蒙古軍隊在大明京城周邊,進行長達八日燒殺劫掠的責任與過錯,全算推卸在丁汝夔的身上。】
【最後,兵部尚書丁汝夔被嚴陷害,含冤被斬。】
明成祖朱棣嘆道:「當年朕把蒙古人驅逐到漠北,打到他們的聖地封狼居山下,打到他們不敢與大明軍隊對戰。」
「真是沒有想到,到了後世,大明已經衰弱到如此程度了。」
不管是嚴嵩的聽之任之的應對,還是徐階的緩兵之策,都讓明成祖朱棣不滿意。
在明成祖朱棣的印象里,大明的軍隊,大明王朝的國威,何時受過這等的恥辱。
莫要說蒙古軍隊繞過長城了,就是蒙古人的軍隊,敢侵擾大明的邊境,都是死罪。
......
【看着這一切發生的張居正,深刻體會到了人微言輕的無用性,縱然是兵部尚書丁汝夔這樣的忠君大臣,也會被陷害致死。】
【張居正知道,兵部尚書丁汝夔之死,是因為大明王朝需要有人對「庚戌之變」擔責。】
【兵部尚書丁汝夔也知道這一點,縱然知道自己有冤在身,但同樣也有過錯與失職之處,最後丁汝夔不但為部下以及其它人開脫,還將所有罪責全數背了下來。】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這天道盤點,為什麼不講的再直白一點,在天道歷史進程之中,最應該擔『庚戌之變』之責的人是朕?」
「既然在天道提前把『庚戌之變』給盤點了出來,意思就是想讓朕在這一世里,
第236章 大明王朝第一硬漢:楊繼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