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僖公雖然知道楚軍非常強悍,但宋軍居然一戰而完敗於楚軍的結果令他非常震撼,這使他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態度:
這個楚國,千萬不能惹。今後若有魯國非得參加的戰事,必須想方設法與楚國站在一起。
但是,這個時候的魯僖公,根本沒有精力去理會中原諸侯們的事。
什麼楚國與宋國發生戰爭,衛國繼續與邢國死磕等,魯國手頭有更加重要的事要處理。
手頭需要處理的事,就是邾國的事。
邾國在春秋之前,一直是魯國的附庸國,而且國家實力不俗,兩國還經常通婚,是魯國在山東大地相當可靠的小弟。
但由於在魯懿公時期,邾國國君邾武公幫助魯伯御弒殺了當時的國君魯懿公,幫助魯伯御上台,這就使邾國完全捲入了魯國的這場內部權力鬥爭。
後來,在周天子的干涉下,魯伯御被殺,魯孝公即位,邾國因為此前支持魯伯御政變遭到了魯國的懲罰,邾武公被魯國人殺死。
從此,邾國就被魯國死死壓制着,邾國也當然恨透了魯國。
鄭莊公在中原強勢崛起時,邾國就有心投靠鄭國,又被魯國給摁着不讓動。
到了齊桓公稱霸中原時,邾國終於從魯國的控制下走了出來。
當時邾國國君邾安公努力為齊桓公的事業四處奔波,終於感動了齊桓公,向周天子替邾國討得了一個子爵的賞賜。
有了爵位的邾國,從此正式擺脫了魯國的控制,級別雖然低了點,但總算是位列諸侯。
因為積極投靠中原諸侯聯盟盟主可以獲得大把好處,這令邾國對盟主的事務非常上心。
這一次,宋國有心角逐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邾國就積極參加宋國組織的盟會,又參加宋國組建的聯軍討伐鄭國。
這讓魯僖公非常火大。
本來邾國脫離魯國附庸身份就讓魯國蒙受了損失,但畢竟在齊桓公時代,無論是魯莊公還是魯僖公,都不敢公開表達魯國的不滿。
但現在齊桓公時代已經過去了,邾國一直想抱的宋國這根大腿又殘廢了,魯僖公當然有想法了。
魯僖公的想法付諸於實踐,就是下令討伐邾國。
邾國哪會想到,魯國會突然前來討伐?
國君邾文公唯一的辦法就是死守都城城池,任憑魯軍在邾國耀武揚威。
魯僖公當然也不會就藉此去滅了邾國。說實在的,此時的魯國也沒實力去滅了邾國。
看看搶了不少邾國的人口財物,佔領了幾塊鄰近魯國的邾國土地,那就差不多了。
對邾國,就得一點點蠶食,反正是魯國的,一口氣吞了也難以消化。
那就撤軍吧。
雖然教訓了一把邾國後很快撤軍,但魯僖公對邾國的懲罰仍在繼續:不容許邾國參加什麼中原列國諸侯會盟的大事。
邾國好不容易在齊桓公時代,靠着自己的努力搞到了一個子爵爵位,目的就是積極加入中原諸侯聯盟圈,成為中原諸侯盟國,從而在激烈的列國諸侯爭霸中保全自己。
誰知魯國如此霸道,居然封殺了自己!
邾國很火大,但又無可奈何。
楚國主導的薄地會盟,當然是給足了魯國面子,魯國提出不許邾國參加,那邾國就自然而然被排擠在外了。
薄地會盟明確了新的中原諸侯聯盟盟主,傳統中原列國諸侯互相握着手,表示着今後大家都是盟友了,要互相關照之類的空對空態度。
邾國不在列,也就是說,邾國並非是盟國。
邾國既非中原諸侯聯盟盟國,那就意味着魯國隨時可以教訓,只要有機會。
魯僖公一直想着,對邾國,就是不斷打啊打。最好是將邾國給打殘了,迫使邾國自動回到魯國附庸的地位上來。
邾國國君朱文公已經氣得好幾天沒好好吃飯了,他娘的,孤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孤不吃飯了,孤要吃人去,孤要吃掉整整一個國家的人口,還有土地!
這個國家,邾國選擇了須句國。
薄地會盟結束後不久,邾國就全面向須句國發動了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