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氣氛劍拔弩張。
謝萬全挺直了腰杆,擲地有聲地說道:「高尚書,您此前已然宣稱我等臣子理應各司其職、各安其位。」
「既如此,我身為禮部尚書,對您的逾越禮制行徑予以糾正,自是天經地義之事!」
語罷,他目光如炬地瞪了高士廉一眼,鼻腔中重重地哼出一聲,表達着他內心的不滿。
緊接着,他整了整朝服,如高士廉那般,畢恭畢敬的對着李承乾行了一個極為標準的大禮,衣袂隨着他的動作輕輕擺動。
李承乾端坐在龍椅之上,微微挑起那英氣的眉毛,眼神中透着一絲玩味。
他靜靜地注視着朝堂上的一切,待那嘈雜的議論聲如潮水般漸漸退去,整個朝堂慢慢恢復了安靜,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高尚書給朕舉薦了兩個人才,一位是女子,另一位則是稚童。」
「諸位愛卿,倘若暫且將他們二人的身份擱置一旁,平心而論,大家覺得他們難道就沒有資格擔當重任嗎?」
他頓了頓,目光緩緩掃過眾臣,繼續說道,「如今我大唐正值用人之際,最為急需的是什麼?乃是人才啊!」
「至於那繁文縟節的禮制,朕此刻實在是難以周全顧及。」
說罷,他看向高士廉。
「高尚書,今年便將武媚娘的品級予以撥正吧。」
「那壽張縣在她的治理之下已經穩定繁榮,如今可給她換一個更為窮苦的縣份,也好讓她繼續施展才華。」
李承乾話鋒一轉,又道:「至於那狄仁傑,亦是如此。」
「授予他八品官銜,雖說他年僅十二歲,但朕相信英雄不問出處,年齡亦非衡量能力的唯一標準。」
「朕決定給他一個縣令之位,就挑選并州的一處窮縣,讓他暫行代管。」
「你且告知他,只要他能將那縣治理得有聲有色,朕必定會對他破格提拔,加官進爵。」
高士廉聞聽陛下旨意,臉上露出欣然之色,連忙領命謝恩。
朝堂之上那些反對的臣子們,臉色卻一個比一個難看。
王珪邁着沉穩的步伐上前一步,眉頭緊皺,憂慮地問道:「陛下,如此這般給他們二人升遷,是否太過倉促冒進了?」
「武媚娘暫且不提,臣亦認可她確實才能出眾,能憑藉一己之力將壽張縣治理成一方強縣,將其從七品官階撥正,倒也算合情合理。」
「可那狄仁傑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十二歲孩童啊,再如何聰慧,終究閱歷尚淺,他又能有多大的能耐?」
「在如今這複雜多變的時局之下,臣實在是擔心有人蓄意蒙蔽陛下,以達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李承乾心中自是明白王珪此番話的弦外之音。想當初陛下剛剛登基繼位之時,大肆分封了齊太師、秦如召和張顯懷等一干人等。
此三人年紀輕輕卻已然位高權重,這一舉動引得眾多臣子心中暗自不滿。
為何這三人如此年輕卻能平步青雲、身居高位?雖說他們是陛下的親信,又有從龍之功,但這也難以平息眾臣內心的嫉妒。
而此後為此事煩惱不已的,也唯有李承乾自己罷了。
畢竟官職有限,三品以上的高階官職,大多都已是虛銜,難以再有實質性的封賞。
本以為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可誰曾想如今又冒出個狄仁傑。狄仁傑何許人也?
他既與陛下毫無特殊的裙帶關係,亦未曾立下什麼驚天動地的大功。
陛下卻要直接賜予他官身,這讓眾臣如何能心服口服?
要知道,尋常之人想要在這朝堂之上謀取一個朝廷的官身,可謂是歷經千難萬險,需得寒窗苦讀數十載,再歷經層層科考篩選,又或是在地方上積累無數功績,方才有一線希望。
如今陛下這般輕易地就給狄仁傑封官,到那時,真不知會有多少官員會因此而心生怨恨與不滿。
李承乾深深地看了一眼王珪,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堅定:「王閣老,您無需這般憂心忡忡。」
「朕始終秉持着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之道。朕心意已決,若有哪位愛卿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