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績突出
在明英宗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才華橫溢的王恕通過科舉考試的嚴峻考驗,脫穎而出,高中進士,隨後被選為庶吉士,踏入仕途。他初入官場,便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智慧與魄力,任大理左評事,旋即升遷左寺副。在此期間,他深刻洞察司法體系中的不公,上疏六條關於刑罰不當的改革建議,均獲朝廷採納並付諸實施,初步顯露了他在行政與法律領域的深刻見解與改革決心。
轉任揚州知府後,王恕的政績更為顯着。彼時,揚州地區遭遇饑荒,民生凋敝,王恕不顧等待朝廷冗長的審批流程,毅然決然地自行決定開倉放糧,迅速緩解了當地民眾的燃眉之急。這一舉動不僅體現了他對百姓疾苦的深切關懷,也顯現了其果敢決斷、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與此同時,他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創立資政書院,致力於培育地方人才,為揚州乃至更廣泛區域的文化與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天順四年(1460年),因其卓越的政績,王恕被破格提拔為江西右布政使。在江西任上,他不負眾望,成功平息了贛州地區的寇亂,進一步穩固了地方秩序,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讚譽。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鑑於朝政需要整頓,特下詔要求對官員進行嚴格考核。王恕因其政績斐然,不僅未受波及,反而接替了被罷免的河南左布政使侯臣之職,其聲望與地位進一步提升。
成化元年(1465年),荊襄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流民起義,王恕臨危受命,被提拔為右副都御史,負責安撫與治理流民問題。然而,正當他肩負重任之時,卻遭遇了母親去世的沉重打擊。朝廷雖僅允其短暫奔喪,但王恕依然忍着喪母之痛,迅速返回崗位,與尚書白圭攜手,不僅平定了以劉通為首的大規模起義,還擊敗了其餘黨石龍,期間,他強調軍紀,嚴禁濫殺無辜,確保了社會秩序的平穩過渡。戰後,流民得以有序安置,社會逐漸恢復安寧。
因功勳顯着,王恕被調任河南巡撫,並升任左副都御史,後又轉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在此期間,他因父親去世離職守喪,喪期結束後,他又以原職總督河道,主持了包括高郵、邵伯等湖泊的疏浚工作,以及雷公、上句城、下句城、陳公四水塘水閘的修繕,有效改善了當地的水利條件,保障了農業生產與民生安全。當時恰逢自然災害頻發,王恕的這些舉措對於緩解災情、穩定民心起到了關鍵作用。鑑於此,憲宗皇帝不僅免除山東一年的租稅,還在京城周邊減免了大量賦稅,以示體恤民情。不久,王恕被改任為南京戶部左侍郎,繼續在新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威行徼外
成化十二年(1476年),面對雲南邊疆的複雜局勢,大學士商輅等人深知該地戰略位置重要,西連諸夷,南接安南(今越南),但鎮守雲南的太監錢能卻貪腐無度,嚴重威脅邊疆安全。因此,朝廷決定派遣具有高度威望的官員前往雲南擔任巡撫,以整頓邊務。王恕因此被委以重任,由左副都御史改任,抵達雲南後隨即升為右都御史,彰顯了朝廷對其的信任與期待。
王恕甫一到任,便着手調查錢能的不法行徑。他發現,錢能不僅私通安南,通過指揮郭景等使者向安南王贈送珍貴禮物,企圖打通雲南至安南的通道,還頻繁勾結地方土司,收受賄賂,其行徑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王恕果斷行動,派遣騎兵緝拿郭景,郭景聞風自殺。王恕隨即上疏彈劾錢能私通外國,請求按律嚴懲。然而,錢能利用其在朝中的影響力,通過獻上黃鸚鵡等手段試圖討好憲宗,以圖逃避懲罰。王恕堅持正義,不僅要求徹底禁止賄賂行為,還將錢能的種種惡行公之於眾,力陳若不嚴懲錢能,恐重蹈過去因邊疆官員失職而導致的覆轍,呼籲憲宗以國家利益為重。錢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急忙通過宮廷內的親信向憲宗求情,意圖迫使王恕離開雲南。
在此關鍵時刻,因與權臣汪直 不 合 ,商輅、項忠等正直朝臣相繼被罷免,朝廷內部的政治平衡發生了微妙變化。王恕因此被調回南京,負責都察院事務,這實際上減弱了他對錢能案的直接影響力,使得針對錢能的彈劾未能得到徹底解決。儘管如此,王恕在雲南的九個月時間裏,以其雷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