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 第72章 李如松:從少年到名將的傳奇一生

第72章 李如松:從少年到名將的傳奇一生

    一、早得寵眷

    李如松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十二月(1549年12月29日),其家族久居朝鮮,先祖於明初渡過鴨綠江歸附明朝,世代居住在遼東鐵嶺衛(今遼寧省鐵嶺市)。李如松自幼隨父李成梁征戰,驍勇善戰,熟悉軍事,曾師從名士徐渭學習兵法。憑藉家世和自身才能,李如松在年輕時便受到朝廷的重視。

    萬曆三年(1575年)四月,李如松承父蔭被授為都指揮同知,允許世襲,並充任寧遠伯勛衛。此後,他逐步升遷,萬曆六年(1578年)自黃花鎮守備升任總督薊遼保定軍門標下右營游擊,翌年(1579年)八月又升為分守馬水口參將。萬曆八年(1580年)七月,因李成梁在遼東屢立邊功,取得紅土城大捷,李如松被允許世襲寧遠伯爵,並因功調署都督僉事。萬曆九年(1581年)九月,李如松入京任神機營右副將。

    萬曆十一年(1583年)七月,年僅三十五歲的李如松升任山西總兵官。這一任命引起了一些官員的擔憂。給 事 中黃道瞻多次進言,認為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不應一同掌理重鎮,擔心權力過於集中。大學士申時行也請明神宗對李如松善加保全,以免招致非議。神宗對此表示理解,但並未削減對李如松的信任,反而召他入京任右軍都督府僉書,以示對其的重視和保護。

    萬曆十三年(1585年)七月,李如松改以都督僉事提督京城內外巡捕。同年十二月,兵科給事中邵庶彈劾李如松及其弟、副總兵李如柏不法行為,請求神宗對李如松稍加抑制,以「保全終始」。然而,神宗認為李如松父子兄弟因戰功升職,與尋常恩蔭不同,加恩並無不妥,因此並未採納邵庶的建議。

    萬曆十五年(1587年),李如松出任宣府總兵官。在宣府任職期間,李如松與巡撫許守謙之間發生了矛盾。許守謙曾檢閱軍事操練,按照慣例,武將應尊文官,但李如松直接引許守謙與自己同坐,未遵守禮節。參政王學書勸解李如松,二人爭執不下,幾乎動手。巡按御史王之棟因此劾奏李如松「驕橫」,同時彈劾王學書。神宗決定剝奪二人的俸祿,以示懲戒。不久後,李如松再次被參奏,給事中葉初春請求將李如松調離宣府。神宗最終命李如松與山西總兵李迎恩換鎮,以緩解矛盾。


    儘管李如松多次被科道官彈劾,但神宗始終對他寵眷有加,並未因這些彈劾而改變對他的信任。神宗甚至將李如松召回任中軍都督府僉書,繼續委以重任。

    二、揚名西北

    萬曆二十年(1592年),寧夏鎮原副總兵哱拜(韃靼人,東蒙古族)與其子哱承恩勾結蒙古河套部落,發動叛亂,迅速佔領了中衛、廣武、玉泉營、靈州(今寧夏靈武)等重要城池,威脅到了陝西的安全,全陝震動。朝廷多次派遣平叛軍,但進展緩慢,局勢十分嚴峻。

    在這種危急時刻,經御史梅國楨的舉薦,李如松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統率遼東、宣府、大同、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多路軍隊,前往寧夏平叛。李如松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他迅速組織部隊,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決心一舉平定叛亂。

    六月,李如松率領平叛大軍抵達寧夏。他首先派遣麻貴部出擊,擊敗蒙古河套部落,追擊至賀蘭山,將其全部驅逐出塞,徹底切斷了叛軍的外援。這一舉措大大削弱了叛軍的戰鬥力,為後續的圍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各路援軍陸續到達,將寧夏城團團包圍。李如松親自巡視戰場,仔細觀察地形和寧夏城的防禦工事。他發現寧夏城緊鄰黃河,城防堅固,直接攻打難度較大。於是,李如松決定採取水淹城池的策略。他下令決開黃河,引導河水沖向寧夏城。隨着河水的湧入,城內的水源被切斷,叛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軍心渙散,鬥志全無。

    九月十六日,寧夏城的防禦工事在長時間的浸泡下開始崩塌。李如松見時機成熟,立即下令全面攻城。明軍士氣高昂,一鼓作氣攻入城內。叛軍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已經無力抵抗,紛紛潰散。哱拜在幹掉兩個屬下後,向李如松投降。李如松雖然接受了投降,但為了防止後患,最終還是處



  
楓之羽推薦:  
隨機推薦:  修羅武神  暗黑破壞神之毀滅  逆天邪神  不滅武尊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