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 第27章 李來亨:明末清初的抗清英豪的傳奇一生

第27章 李來亨:明末清初的抗清英豪的傳奇一生

勢急劇惡化。順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蜀王劉文秀病逝。這一時期,大西軍的部分高級將領希望與大順軍餘部聯合起來,共同挽救危局。同年內,清廷部署了三路大軍向雲南進軍,永曆朝廷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三、矢志不渝

    為了牽制清軍,永曆朝廷派遣使者聯絡夔東十三家兵馬進攻重慶。在閣部文安之和太監潘應龍的組織下,李來亨等「十三家」於十二月初調動七千官兵和一百五十八艘戰船沿長江逆流而上,聯合梁平、萬縣一帶的譚文、譚詣、譚弘所部兵力,直接抵達重慶城下,形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後續部隊也分水陸兩路陸續增援。然而,在重慶城下的戰鬥中發生了一場意想不到的內訌——譚詣和譚弘刺殺了譚文,並隨後向清朝投降。這場內部的離析嚴重削弱了抗清力量,使得原本旨在支援永曆朝廷的計劃徹底失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定國兵敗撤出昆明後,永曆朝廷曾就下一步行動進行了討論。有人提議繞過清軍主力,進入川東與李來亨為首的農民軍匯合,但這一建議未被採納。順治十八年(1661年),永曆帝被俘,次年被絞死;李定國也在邊境地帶病逝。隨着永曆朝廷的覆滅,清廷派遣使者向夔東地區的農民軍宣佈這一消息,並試圖招降他們。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李來亨的態度異常堅定。他拒絕接受清廷的招降,繼續堅守抗清的立場。這一舉動不僅體現了他對明王朝的忠誠,也彰顯了他矢志不渝的精神。在清軍的強大壓力下,李來亨和他的部下們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繼續在山區中進行游擊戰,努力保持抗清的力量。

    儘管客觀條件極其不利,李來亨依舊堅持組織部隊,採取各種手段維持部隊的戰鬥力。他們依靠山區的複雜地形進行防禦,同時發展農業生產,以保證軍需供給。李來亨還積極尋求與其他抗清勢力的聯合,試圖形成更大的抵抗力量。然而,隨着清軍不斷加強攻勢,夔東地區的抗清力量逐漸陷入困境。


    李來亨的矢志不渝精神在當時極為難得,即便在永曆朝廷覆滅、盟友相繼離去的絕望時刻,他也從未放棄抗爭。這種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成為了後人敬仰的典範。

    四、重創官軍

    康熙元年(1662年)九月,清廷決定對夔東抗清基地實行三省會剿,從四川、湖廣、陝西各抽調三萬名官軍,齊頭並進,向夔東抗清基地發起猛攻。此外,清廷還調遣了駐防西安的八旗兵由傅喀禪等統領南下四川,增強西線兵力;從京師派遣都統穆里瑪、圖海率領八旗禁旅南下湖廣,增強東線兵力。

    到了康熙二年正月,四川官軍攻佔了袁宗第部駐守的大昌縣。袁宗第在戰鬥中跳崖逃生,隨後與郝搖旗的部隊合併。與此同時,原據守大寧的岐侯賀珍因病去世,其部眾由其子賀道寧帶領向清四川總督李國英投降。

    隨着西線形勢的惡化,湖廣清軍也從東面步步緊逼,佔領了興山縣境內的香溪口。到了七月,郝搖旗、劉體純帶領部下的精兵與李來亨的部隊會合,決定首先對付湖廣官軍。李來亨利用湖廣官軍的驕傲自滿和輕敵心理,事先派出數百名戰士偽裝成清兵和運糧農民,混入官軍營寨。

    二十三日,三部農民軍發起全線攻擊,潛伏在敵營的戰士趁機發動突襲,導致湖廣官軍陷入混亂。在激烈的戰鬥中,湖廣官軍的提督董學禮、總兵於大海、穆生輝、高守貴、金萬鎰等將領紛紛落荒而逃,一直退到彝陵。這場戰鬥不僅重創了湖廣官軍,還極大地鼓舞了夔東地區的抗清士氣。

    李來亨憑藉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對抗清事業的堅定信念,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成功地組織了一次反擊,給清軍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這次戰鬥不僅展示了農民軍的戰鬥意志和戰術靈活性,還證明了即使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只要有恰當的策略和堅定的決心,也能取得勝利。

    五、勢單力孤

    重創湖廣官軍之後,李來亨、劉體純、郝搖旗、袁宗第、黨守素、塔天寶、馬騰雲七部農民軍乘勝西上,從八月二十五日起



  
楓之羽推薦:  
隨機推薦:  靈域  天道天驕  大官人  不滅武尊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