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歷
劉體純,生年不詳,卒於康熙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664年1月20日),是陝西延安人。早年,他加入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並因其英勇表現獲得了「二隻虎」的綽號。劉體純的早期經歷與中國歷史上那段動盪的歲月緊密相連。
崇禎十一年(1638年)四月,李自成等部起義軍在甘肅臨洮一帶遭遇連續失利後,李自成帶領三百餘人由馬塢山中奔往禮縣、西和,而劉體純與李過則率領一千餘人經岷州前往陽平關、寧羌州(今陝西寧強),並在漢中與李自成會合。
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李自成在襄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並對軍制進行了重大改革,設立了五營制度。在這個新體系中,劉體純被任命為右營的果毅將軍,成為大順政權中的一名重要將領。同年九月,起義軍在河南邦縣、汝州地區擊敗了明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所統率的官軍主力,這標誌着起義軍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
李自成決定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分兵兩路奪取陝西。一路由李自成本人和劉宗敏親自率領主力部隊進攻潼關,進入陝西;另一路由右營主將制將軍袁宗第、果毅將軍劉體純、白鳩鶴、威武將軍藍應誠率領十萬兵馬作為偏師,從河南南陽進攻陝西商洛地區。
十月中旬,李自成所統率的主力部隊率先攻入西安;而由袁宗第、劉體純等率領的右營部隊也成功攻克了商州、洛南等地,並與主力部隊在西安會師。
崇禎十七年(1644年)舊曆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劉體純被封為光山伯,成為了大順政權的重要成員之一。劉體純在大順政權中擔任要職,參與了諸多重要軍事行動,成為了李自成的重要助手之一。
二、攻入陝西
清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李自成在潼關戰役中遭受失敗,被迫率領西安地區的大順軍主力經河南轉入湖北,形成了南撤的東路軍。與此同時,李過、高一功所統率的陝北等地的大順軍則經由漢中進入四川,順江東下進入湖北,成為西路軍。劉體純當時就在李自成直接指揮的東路軍之中。
同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境內犧牲,導致東路大順軍陷入了嚴重的混亂狀態。在隨後的七八月間,東路軍中的各部將領都與清朝湖廣等地總督佟養和派出的招降使者進行了接觸。不久之後,李過、高一功率領的西路大順軍到達了湖北荊州地區,劉體純與袁宗第、劉芳亮、田見秀、吳汝義、張鼐、黨守素、藺養成等人結盟,決心共同反清,並與李過、高一功合營。然而,不久之後,聯盟內部出現了分化,田見秀、吳汝義、張鼐選擇投降清朝,劉體純和袁宗第也與李過、高一功分道揚鑣。
在這年十一月十五日,劉體純率領數萬名士卒由荊州出發,進攻襄陽、承天(今湖北鍾祥)等地。十二月十八日,劉體純的部隊攻克了樊城,並於次日進攻襄陽。但由於清軍廊襄總兵王光恩的頑強抵抗,未能攻克襄陽。劉體純隨即率部北上,於十二月二十五日攻克了光化,並繼續向北推進,經由河南鄧州進入了陝西商洛地區。
三、聯明抗清
順治三年(1646年)二月,劉體純率部佔領了商州。不久之後,清陝西總督孟喬芳、定西大將軍何洛會派遣軍隊進行反擊,劉體純的部隊在戰鬥中失利,損失了一萬多名將士。五月,劉體純會合了原明朝將領孫守法的部隊,共同進攻興安州(今陝西安康縣)。經過戰鬥,他們在三十日成功攻克了興安州,並處決了清商洛道袁生芝、知州曲良貴等官員。隨着興安州的攻克,槌恂陽、紫陽等縣也自動歸附。劉體純等人在當地設置了道、州官員,這是大順政權瓦解後重新建立地方政權的一次嘗試。然而,清肅親王豪格隨後在漢中地區擊敗了賀珍部,並命令貝勒尼堪統兵從漢中進攻興安州。面對強大的清軍,劉體純選擇主動放棄興安州,率部南下進入四川。
在進軍陝西失敗後,劉體純感到勢單力薄,便率領部隊轉入湖南,與袁宗第、馬進忠、王進才、牛萬才等部會合。順治五年(1648年),劉體純的部隊一度攻克了寶慶府,次年又攻佔了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