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 第161章 于敏中:從地方學政到四庫全書

第161章 于敏中:從地方學政到四庫全書

    一、金壇望族

    于敏中出身於金壇的一個顯赫家族,這個家族不僅有着深厚的學術傳統,還有着連續幾代人的科舉輝煌。于氏家族在金壇地區享有極高的聲望,從曾祖父到父輩,無不是飽學之士,為後世子孫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于敏中的曾祖父於嗣昌是明朝萬曆年間的進士,其祖父於漢翔則是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進士,曾任陝西學政,以其卓越的文章和才學聞名於世。于敏中的父親於樹范同樣學識淵博,曾被召入內廷參與編纂《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等重要文獻,並擔任過浙江宣平知縣。這樣的家庭環境無疑為于敏中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

    幼年的于敏中被過繼給叔叔於枋為嗣,而於枋本身也是雍正二年(1724年)的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及廣西、山東的主考官。然而,當於枋後來有了自己的兒子後,于敏中又回到了親生父母身邊。

    于敏中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母親對他讀書的要求非常嚴格,常常站在窗外靜靜聆聽他誦讀經書。祖父於漢翔親自教授《大學》等經典,並確保他能夠準確理解其中的含義。在這種嚴格的家教環境下,于敏中五歲就開始啟蒙學習,十歲時已經通讀了《五經》,並能對其進行認真的評點。

    雍正七年(1729年),十五歲的于敏中參加了江寧鄉試,並成功中舉。然而,當他第一次參加會試時並未能如願登科。回到家鄉後,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更加努力地尋求良師益友的幫助。他拜同鄉的雍正癸卯進士王步青為師,重新研讀《四書》及十三經。在此期間,于敏中的學問日益精進,不僅博通經史百家,還涉獵了陰陽曆法乃至佛道之說,知識面極為廣泛。

    二、步入仕途


    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參加丁巳恩科會試,並一舉奪魁,成為當科的狀元,那年他僅僅23歲。這一成就不僅使他在個人事業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讓金壇地區的科舉盛事增添了新的光彩。他與族兄于振一同被譽為「兄弟狀元」,成為當地的一大美談。

    中狀元後,于敏中隨即進入翰林院任職,被授予修撰一職。在此期間,他以出色的文采和紮實的學識贏得了乾隆帝的賞識。他在懋勤殿供職七年,期間多次得到晉升,最終成為侍講,負責向皇帝講解經史典籍,並撰寫重要的朝廷文書。

    于敏中年輕時便展現出非凡的才華,他文思敏捷,對歷史典故了如指掌,文章才華橫溢,書法清秀灑脫。更為難得的是,他掌握了多種語言文字,包括漢語、滿語、蒙古語和梵文,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多語言能力。

    乾隆帝對于敏中的才能十分器重,曾命令他翻譯並抄寫佛教經典《華嚴經》和《楞嚴經》。這一任務不僅考驗了他的書法技藝,更考驗了他的耐心和細緻程度。于敏中接到任務後,創造性地將《華嚴經》的內容按照一座寶塔的形狀進行佈局,用小楷字體書寫。每一部分,無論是塔身的欄杆、屋檐、瓦片還是窗戶、台階,甚至是鈴鐺和繩索,都被巧妙地利用來寫字。更為獨特的是,每遇到「佛」字時,他都會特別計算好位置,將其寫在塔柱的頂端或是屋檐的邊緣等尊貴之處,以示敬意。

    為了完成這一作品,于敏中花費了兩年的時間來排算佈局,又用將近一年的時間來精心書寫。最終,《華嚴經寶塔》不僅展示了他卓越的書法技藝,更體現了他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和對佛教經典的尊重。這一作品成為了書法史上的佳話,至今仍被人們所傳頌。

    此外,于敏中還承擔了翻譯、抄寫和宣講佛教經典的多重任務,無論是在文辭還是在內容的理解上,都表現得極為得體,深得乾隆帝的讚賞。

    三、平步青雲

    乾隆年間,于敏中以其卓越的學識與治國理念在朝中嶄露頭角。乾隆九年,他受命主持山西鄉試,以公正嚴明的態度選拔了眾多優秀人才,初步展現了其教育與識人的才能。次年,乾隆帝南巡途中,向于敏中諮詢治國之道,于敏中一語中的,指出「興學得人」乃國家興盛之根本,深得乾隆帝賞識,隨即被委以重任,督管山東、浙江學政,致力於整頓學風,革除教育



第161章 于敏中:從地方學政到四庫全書  
楓之羽推薦:  
隨機推薦:  暗黑破壞神之毀滅  百鍊飛升錄  不滅武尊  靈域  大官人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