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生活
劉墉的早年生活始於一個充滿學術氛圍的家庭環境。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七月十六日,劉墉出生在山東省諸城縣的一個顯赫家庭。這個家庭不僅擁有豐厚的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它傳承了數代的文化底蘊和政治智慧。劉墉的家族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到了清朝初年,家族成員已經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為清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在順治年間就已經擔任戶部廣西司員外郎,這個職位雖然不是最高級別的,但在當時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務,意 味 着家族已經開始在中央政府佔據一席之地。到了劉墉的祖父劉棨這一代,家族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劉棨在康熙年間官至四川布政使,這是省級的重要職位,負責管理地方財政,顯示了家族在地方治理方面的影響力。
劉墉的父親劉統勛更是達到了家族政治生涯的巔峰。他是乾隆朝的一位重要大臣,曾任軍機大臣等要職,對清朝的政治決策有着直接的影響。劉統勛不僅在政務上有所建樹,同樣注重家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劉墉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劉墉,自小就受到了嚴格的家庭教育。他接受了儒家經典的系統學習,這不僅為他日後步入仕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成為一名優秀的學者和書法家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劉墉從小就展示出了不同於常人的聰明才智,這使得他在眾多兄弟姐妹中脫穎而出。
二、初入仕途
劉墉的仕途起點可以追溯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這一年,他以恩蔭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並成功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這樣的成績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也是對他家庭背景的一種肯定。劉墉隨即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的職位,開始了他的官方職業生涯。在翰林院期間,劉墉先是擔任編修的工作,不久之後又晉升為侍講,這表明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和潛力。
然而,仕途並非總是平坦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於其父劉統勛在處理軍務時出現失誤而被下獄,劉墉也因此受到了牽連,遭遇了短暫的職業挫折。儘管如此,父子二人最終還是得到了寬恕,劉墉被重新安排為翰林院編修。
到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劉墉的命運出現了轉折,他被任命為廣西鄉試正考官。這次任命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和品德的信任,也是對他未來發展的期許。在赴任之前,乾隆皇帝還親自召見了劉墉,並贈予他一首詩,表達了對他寄予厚望的心情。在廣西任期內,劉墉針對貢生、監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這些措施得到了皇上的高度評價。
隨後,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劉墉又被調任為江蘇學政。這次任職前,乾隆皇帝依舊以詩贈予鼓勵,顯示出對劉墉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在江蘇學政的崗位上,劉墉延續了他的嚴謹作風,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執行考試紀律,有效地打擊了作弊行為,提高了考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值得注意的是,劉墉並不滿足於僅僅維持現狀,他還積極向上反映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他曾向乾隆皇帝匯報,指出在生監(即國子監的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批評地方官員在處理這類事件時的態度過於軟弱。這些問題的揭露和建議的提出,顯示了劉墉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官員,對於改善社會風氣、提高行政效率的決心。他的這些做法不僅得到了皇上的讚賞,也為自己贏得了「知政體」的美譽。
三、宦海沉浮
劉墉的宦海生涯並非一帆風順,經歷了多次起伏。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被任命為山西太原知府,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標誌着他從學政轉向了更為實際的地方行政工作。然而,好景不長,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升任冀寧道台,但僅一年後,由於未能及時察覺屬下陽曲縣令段成功的貪污行為,劉墉被控失察,按律本應被處以極刑。幸得乾隆皇帝愛才惜才,特地下詔赦免了他的死刑,改為發配軍台效力贖罪。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第183章 劉墉:濃墨宰相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