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梧樓是大蜀國京都國學院附近最大的茶樓,老闆是右輔大臣的孫子李維,其父在南疆邊關追擊蠻子時候誤入瘴氣林,英年早逝。
那個時候的李維比當年蒯龍得知鎮西侯府變故的時候年齡還小,因而右輔大臣打小就不准李維習武,李家兩代人為大蜀國征戰沙場,因而在得知自己兒子身亡之後,似乎為了保護李家香火延續,下狠心不再讓孫子進入武行。
誰知道李維不習武,念書實在也不是塊料,卻對經商頗有天賦。
十六歲成年後,做的第一件買賣就是毅然買下了國學院附近這間茶樓,並改名鳳梧樓,逐年擴大,成了歷年來國學院學子經常光顧的地方。
李登書非但沒有阻止孫子這看似低賤的商賈所為,反而任由其為之。
十八歲,李維被舉薦進入戶部任司庫小吏,看似對這個孫子不抱希望,安穩延續香火即可。
李維也因此家中小妾成群,似乎還真的在為李家延續香火。
他的第五個兒子出世,從戶部小吏成了侍郎,官職依舊不高。
一個文不文、武不武的李維之所以成了京都名人,並非他妻妾子女眾多,實乃因為他的鳳梧樓規矩。
但凡是學子、武生,無論是國學院還是寒門、市井之流,君子六技禮、樂、射、御、書、數隻要有一項被認可,皆可在鳳梧樓免費茶飲。
只要在鳳梧樓,看見一壺香茗從早到晚的,多半是自恃才情,想要到此結交國學院子弟的。
李維似乎給寒門和市井讀書人提供了一條結識權貴的途徑,畢竟能進入國學院的子弟非富即貴,並非家中私塾授課不香,而是國學院乃是文士、武生的關係融合的最佳環境。
家中但凡對後輩寄予希望的,無不送至國學院之中。
孟州之、王志俊參軍之前也都是國學院的學子,只有在朝中地位穩固的世家,才不會趨之若鶩。
而三層樓的鳳梧茶樓就形成了世家、權貴、寒門、市井子弟混雜之地,界線分明。
一樓大廳每日有花魁演奏歌舞,二樓權貴子弟常有爭風吃醋,卻少有是因為花魁,而是為一樓欣賞花魁的寒門、市井弟子,三樓卻多半是少有動靜,一間間包房充滿着神秘色彩。
三樓的走廊退出二樓走廊三尺,讓這更像是漏斗一樣的茶樓界線和地位更加明確。
這一日,他依然是帶着平兒和兩個圖庫卓瑪阿圖瑪和琪格前往包下了一個臨窗的房間看書。
今日他的心情有些焦急,京都運往西疆的糧草已經準備妥當,但糧草押運官卻遲遲沒有確定人選。
靜等消息的蒯龍,心頭已經有些暗自着急,身為西征統帥的佘宇晨也無可奈何,靠着這個名頭在朝堂上爭取到了對西疆圖庫策略被女帝認可,但要行動卻遲遲不見動靜,女帝似乎這個時候對於她這個統帥的名頭卻置之不理,以茲事體大,合適的人選未定,暫且不能啟程。
如果照此下去,蒯龍可以肯定西疆已經暫時穩定下來的局面必定會大亂,到時候自己在西疆所做的一切都付之流水不說,反而更坐實了女帝不啟用他的理由。
朝堂之上左輔張百川和右輔李登書的態度,讓他更傾向於與李登書之間有可能達成共識,而且李維還是戶部侍郎,他很想知道到底是為何女帝遲遲不做決定。
明明自己的師兄已經暗中查看,糧草在城外已經聚集,就是不派官員押送。
李維與他同輩,年齡卻大了許多。
這幾日似乎戶部忙碌,並未前來,今天卻好像格外輕鬆,蒯龍在三樓就聽到一樓下不斷有人和他打招呼。
給平兒使了個眼色,讓她前去截住李維。
可平兒剛走到包房門口,二樓就傳來陣陣喧譁之聲,李維似乎也加入了其中。
蒯龍有些煩躁的起身一同走了出去,阿圖瑪不急反應,琪格卻已經端了椅子跟在蒯龍身後,他剛站定,椅子就放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