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追訴期」三個字,鄧堯鈞好奇的湊了個腦袋過來,「喲,還真是,再有五天就到時限了。」
他遺憾的搖搖頭,「我剛進隊的時候顧隊也翻出來查過。不過案發地所在的清泉村連個像樣的監控都沒有,當時來報案的也只是個八歲大的小孩兒。」
「現在都快二十八了。」
鄧堯鈞掰着手指算了算。
「清泉村,和顧飛一個村的。」
江陽忽然開口。
「陽哥該不會覺得兩個案子有關聯吧?那不可能的。」
說起正事,鄧堯鈞索性半靠在江陽桌邊,「十九年前顧飛才多大,還沒二十呢,才去市里打工。」
「案發時,他根本不在村里。」
江陽看的是十九年前發生在清泉村的一起兇殺案。
清泉村在福市鄉下,距離市區有四十多公里,道路崎嶇,哪怕放在科技發達的現在,公交線路也開不進去。
下車後步行一個小時才能到村里。
兇手先後用同樣的手法殺了七個人,都是一刀砍下死者的頭顱,傷口不帶半點鈍感,可見手勁兒之大。
而且根據法醫判斷,七個死者的死亡時間相互間隔不超過兩個小時,可以肯定是在同一天被殺害的。
有意思的是,村民的口供中,死者平時關係都不好。
要不存在借貸關係,要麼是情敵,或者家裏老一輩有糾葛。
總而言之,這七個人活着時候就不好相處,是村裏有名的混子。
死者都是成年男性,年齡在25到32之間。
農村漢子塊頭大,能一氣呵成連續幹掉七個這樣的男人,基本可以排除兇手是女性了。
因此在辦案之初,顧廣生就把犯罪嫌疑人列為男性。
「那個孩子為什麼後來改口供了?」
江陽指着供詞,「證人一共十一個,第一次的供詞所有人一口咬定七人是被殺的,還給出了大致的時間。」
卷宗上清晰的記錄着七人死在曬穀壩,被發現時是夜裏八點。
「為什麼第二次除了那孩子,其他人都翻供,說不知道?」
「第三次連小孩兒都說記不清楚了。」
江陽的問題,鄧堯鈞也回答不了。
「這……或許一開始是猜的,後來怕擔責任就改了?」
他撓撓頭。
恰好此時顧廣生從羈押室出來,他拿過江陽手中的卷宗,皺眉道:「這個案子我勸你還是放棄吧。」
先不說追訴期時效還不到一周,光是線索都約等於零。
真要查,跟瞎子摸象沒區別。
「當初的十一個證人,現在只剩下兩個了。」
顧廣生指着其中兩個名字:「顧勇,今年60了,還有顧方林,28歲,就是報案的孩子。」
「這是我進入刑偵大隊接觸的第一件大案,我們出警的那天正好下了一場雨,趕到清泉村的時候什麼痕跡都沒了。那會兒不像現在到處有監控,村子裏電都沒通全,監控根本沒裝。」
「起初顧方林一口咬定看到了兇手,還給出了詳細的信息。」
說到這裏,顧廣生翻到後一頁指給江陽看。
「喏,就是他,顧平,顧飛的叔叔。」
「其他人雖然沒看到兇手正臉,不過從給出的供詞來看,和顧平和吻合。」
「但是證人供詞頻繁更改,已經失去信服力。再加上小孩兒的口供本來就只能作為參考,不能成為證據,所以這件案子一直沒有進展。」
這對那會兒初入警隊,一心想着打擊罪犯的顧廣生來說可謂是一大打擊。
後來每一年,他都會抽空去清泉村看看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