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於太虛靜地中如痴如醉地觀想參詳《道德經》,不僅他之真我自在,如脫胎換骨般得到升華。真心意境以及意識海世界也宛如鳳凰涅盤,處在不斷升華的狀態,連同身坐之下那塊巨石,也在不斷地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玄妙奇奧至極。
要知道,《道德經》乃是道門經典之作,習之方曉,其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迷茫真性。
這部由古之先賢大家老子所着,蘊含了深邃智慧與人生哲理,猶如浩渺宇宙中的無盡寶藏一般的真諦致理。不僅對於修身養性之修者大有裨益,就算是一般普世凡人習之,亦能從其中,獲得猶如醍醐灌頂般的大用處來。
而在《道德經》第二十四章中,給予人之深刻啟迪與感悟。更是經典中之經典所在。?其中深析,乃對自然之道的尊崇?,人性知足與常樂?感悟,管理無為而治?思想,為人處世謹言慎行?行為,追求內心平和與寧靜?的精要闡述。
第二十四章開篇便強調了「踮足而立,不若其坐。大言疾聲,不若其微。」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或表達觀點時,過於張揚和激進往往事得其反,不如平和、自然的態度更為有效。
聖人老子藉此倡導順應自然之道,不強求、不造作,讓事物按照其原本的自然規律發展,順其自然而為而不為,進而無為。
此章節中提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其中意味即急於求成、貪圖快速成功往往難以持久。
由此啟示修者要懂得知足,珍惜當前所擁有的,不盲目追求外在的、不切實際的目標。知足常樂,是一種內心的平和與滿足,也是通往安寧幸福的重要途徑。
老子在此章中,進一步闡述了「無為而治」的思想觀念。此「無為」,並非是說要人無所作為,而是着重強調,在管理統治中,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強行去干預,讓世間事物自然的發展。
正如農人耕作架種,講究的是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該是時而為,便是時而動,切莫亂了方寸,壞了自然規律,拔苗助長廢掉莊稼與牲口自然成長之途。
此為一種管理方式,放開眼界來觀之,無為不僅適用於國家治國理政,也適用於個人修行生活。更在於當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可使內心平和,平心靜氣保持冷靜、杜絕掉衝動是魔鬼的事,順應時勢發展。如此往往能夠找到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案。
「大言疾聲,不若其微」便是在提醒修者,在言行舉止上要謹言慎行。一個人如若言辭過於激烈或是誇誇其談,大言不慚,往往難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相反,溫和、謙遜的態度,更加容易贏得別人的誠心相待。在茫茫人海,央央寰宇天下,人際間交往,始終保持真誠和謙遜,乃是建立,彼此陌生的生靈間良好關係之基礎。
《道德經》整體內容,大多都透露出一種勸說世人追求內心平和與寧靜的氛圍。
要知道,在紛繁複雜的寰宇世界中,保持住一顆平靜的心,即是保有了本源真我,持有真心,便是真性情,自然不會被外界諸多誘惑所擾,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內在境界。只有內心平和,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以簡潔而深刻的大道真音語句,向修者傳達了順應自然、知足常樂、無為而治、謹言慎行以及追求內心平和與寧靜等一段天道智慧。
這些個超越塵世,又來源於紅塵的人類思想觀念,不僅對於個人修養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更對社會治理,國家管控,以及人與人,生靈與生靈之間的關係處理,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石中解析閱讀,並理解了此章節,知曉其不僅能夠領略到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還能夠從中汲取到天道法則之力量,用來指導提升自己真我身的生活和行為。端的是,裨益良多之智慧經典。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