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字次律,河南緱氏人,唐朝宰相,正諫大夫房融之子。出身弘文生,歷任校書郎、馮翊縣尉、盧氏縣令、監察御史、睦州司戶、主客員外郎、主客郎中、給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賜爵漳南縣男。安史之亂爆發後,隨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唐肅宗即位於靈武后,房琯前去投奔,深受肅宗器重,委以平叛重任,但他不通兵事,又用人失誤,結果在咸陽陳濤斜大敗而回。後來,房琯在賀蘭進明、崔圓等人的進言下,逐漸被肅宗疏遠,而他自己又喜好空談,最終被罷為太子少師。長安收復後,房琯進封清河郡公,不久因結黨被貶為邠州刺史,後歷任太子賓客、禮部尚書、晉州刺史、漢州刺史。房琯被拜為刑部尚書,在赴京途中病逝,追贈太尉。
房琯,年輕時非常好學,風儀沉穩,以家族的恩蔭成為弘文館學生,生性淡泊,曾與呂向隱居在陸渾山十幾年,潛心讀書。唐玄宗欲封禪泰山,房琯撰寫一篇《封禪書》進獻皇帝,中書令張說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舉薦他為秘書省校書郎,後調任馮翊縣尉。不久,房琯辭官,參加「堪任縣令科」考試,被任命為盧氏縣令,他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愛戴。
房琯升任監察御史,因判案不當而獲罪,貶為睦州司戶,後歷任慈谿、宋城、濟源等縣縣令。他興辦對百姓有利益的事業,革除弊端,並修繕官舍,逐漸傳出能幹的名聲。房琯升任給事中,賜爵漳南縣男。當時,唐玄宗改溫泉宮為華清宮,並在華清宮周圍建造百官官署,命房琯主持修繕事宜,不料尚未完工,房琯便因受李适之、韋堅等人的牽連,貶為宜春郡太守,後歷任琅邪、鄴郡、扶風三郡太守。
安史叛軍進逼長安,唐玄宗拋下百官逃往蜀地,房琯得知後,與張均、張垍兄弟連夜追趕。到達長安城南十數里的山寺時,張均兄弟因家眷還留在城中,不肯繼續前行,只有房琯獨自繼續追趕。房琯在普安郡追上唐玄宗,當日便被任命為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到達成都後,又加銀青光祿大夫。
太子李亨在靈武被群臣尊為皇帝,是為唐肅宗,並遣使入蜀,通報唐玄宗,唐玄宗遂退位為太上皇,命房琯與左相韋見素、門下侍郎崔渙前往靈武,正式冊封唐肅宗為皇帝。房琯在順化郡拜見唐肅宗,陳述玄宗讓位之意,並提及當前形勢,言辭慷慨,唐肅宗認為房琯素有盛名,對他傾心相待。房琯也自負才華,以天下興復為己任,對行在政務進行決斷。
房琯上表皇帝,請求親自率軍收復兩京,唐肅宗便任命他為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等使,讓他與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將一同征討叛軍,並同意他自己選擇幕僚。房琯任命鄧景山、李揖、宋若思、賈至、魏少游、劉秩等人為幕僚,唐肅宗又命兵部尚書王思禮做他的副手。出兵後將軍務全部委託給書生出身的李揖、劉秩,並道:「叛軍的曳落河騎兵雖強,但怎能敵得過我的謀士劉秩?」他將部隊分為三軍:楊希文率南軍,從宜壽進軍;劉悊率中軍,從武功進軍;李光進率北軍,從奉天進軍,房琯又以中軍、北軍為前鋒,抵達便橋。
中軍、北軍在咸陽縣陳濤斜遇到叛軍,房琯本欲防守,等待時機,但因中使邢延恩催促,只得出戰。他採用春秋時期車戰之法,以牛車兩千乘進攻,命馬步軍護衛,叛軍順着風勢,揚塵縱火,唐軍大敗,人畜相雜,死傷多達四萬,僅有數千人逃出。房琯又率南軍與叛軍交戰,再次大敗,楊希文、劉悊投降叛軍,房琯只得逃回行在,向唐肅宗肉袒請罪。唐肅宗饒恕了他的罪責,仍像以前一樣待他,讓他招集散潰的士兵,再圖進取。
北海太守賀蘭進明從河南赴行在,被任命為南海太守,代理御史大夫。賀蘭進明入宮謝恩,唐肅宗問道:「朕讓房琯授你為正職大夫,怎麼成了代理呢?」賀蘭進明道:「房琯與臣有矛盾。」唐肅宗這才明白。賀蘭進明趁機進言道:「西晉任用王衍為宰相,崇尚浮華,以致中原淪喪。陛下中興社稷,應任用賢才。房琯生性虛浮,好說大話,不是宰相之才。而且房琯在成都輔佐太上皇時,讓諸王掌兵權,居重藩,卻把陛下安置在邊鄙之地,這是對陛下的不忠。他還安排自己的黨羽,掌握軍隊,這哪裏是肯為陛下盡忠呢?」唐肅宗從此開始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