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 第十三章 驅逐吐蕃——張議潮

第十三章 驅逐吐蕃——張議潮

    張議潮,一作張義潮,沙州敦煌人,唐朝將領。出身沙州豪族,自少有大志,乘吐蕃內亂之機,率眾驅逐沙州的吐蕃鎮將,遣使向唐廷告捷,被唐宣宗任命為沙州防禦使。此後,逐步收復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十州之地,派使者攜十一州地圖戶籍入朝,宣宗於沙州置歸義軍,授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率蕃漢軍收復涼州,西州、輪台、清鎮等城,使吐蕃勢力被徹底逐出河西、隴右之地,此後「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入朝,拜右神武統軍,加司徒,自此留居長安,累封南陽郡開國公。

    張議潮,出生於沙州,敦煌張氏世代為沙州州將,是敦煌的鼎族豪宗。自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邊防虛弱,吐蕃逐步蠶食了包括沙州在內的河西諸州,廓州、涼州、蘭州、瓜州等地相繼陷落。堅守多年的沙州也失陷,陷落後的河西人民慘遭吐蕃的蹂躪,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年老體弱者遭到殺害,有的被「斷手鑿目」,然後被拋棄,人民日夜思歸唐朝。

    在張議潮成長的歲月里,親身經歷了吐蕃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他的憤怒,有感於吐蕃統治下民不聊生的凋敝景象,張議潮同情人民疾苦,對在平定「安史之亂」中被宦官邊令誠陷害的着名將領封常清十分崇敬,曾親筆抄寫過《封常清謝死表聞》。17歲的張議潮手抄一首《無名歌》:「天下沸騰積年歲,米到千錢人失計。附郭種得二頃田,磨折不充十一稅。……舞女庭前厭酒肉,不知百姓餓眠宿。君不見城空牆框,將軍只是栽花竹。君看城外衂惶處,打賭段芋花如柳絮。海燕泥欲作巢,空堂無人卻飛去。」

    張議潮在沙洲「論兵講劍,蘊習武經」,他認為「吐蕃之運盡」,於是「誓心歸國,決心無疑。」為此,他開始積蓄實力,爭取多方面的支持,如:敦煌的名門望族,如索氏、張氏、李氏等。這些家族人丁眾多,實力雄厚,他們在張議潮起義和收復河西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佛門僧徒,河西高僧洪辯雖以高深的佛法被吐蕃看重,被授予了「知釋門都法律兼攝行教授」的職位,但他「遠懷故國,願被皇風」,所以盡力幫助張議潮收復沙州。西域佛教極盛,教徒數量龐大,廣大的僧徒在百姓中有很大的號召力,在這些僧人的感召之下,對吐蕃的反抗精神深入人心;豪傑義士,如後來張議潮的得力部下副使安景,部落使閻英達等,都是當地着名的豪傑。張議潮正是在這些人的鼎力相助下,才明確提出了「歸國」的口號,並廣泛地組織、團結了各方面的力量。


    吐蕃國力不斷衰退,內部動亂頻繁,災荒連年,人飢疫,死者相枕藉。河東節度使王宰率代北諸軍於鹽州大敗吐蕃洛門川討擊使論恐熱所率吐蕃軍,鳳翔節度使崔珙相繼收復原州、威州、扶州,及石門、驛藏、木峽、特勝、六盤、石峽、蕭關等七關,唐朝的一連串軍事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河西人民反抗吐蕃統治的鬥爭。在此期間,論恐熱率五千騎兵來到瓜州,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這一行動不僅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極大憤慨,而且使他的部下怨望不平。

    在時機成熟後,張議潮率眾在沙州發動了起義,經過艱苦的奮戰,驅逐了吐蕃守軍。吐蕃軍敗退之後,從周邊調集兵力,又將沙州包圍,張議潮率城中兵馬出戰,擊潰吐蕃,起義軍終於在沙洲站穩了腳跟。這一動亂,立刻成燎原之勢,甚至造成了吐蕃內部的大變亂。

    沙州光復後,張議潮當即派遣使者,赴京師告捷。當時,涼州等地仍控制在吐蕃手中,東道受阻,張議潮所派十隊使者,只有煌高僧悟真所率的一支繞過大漠,到達了天德軍。才通過天德軍防禦使李丕奏聞唐廷,前往長安,唐宣宗大力褒獎張議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勳,擢升他為沙州防禦使。

    與此同時,張議潮自稱兵部尚書,以沙州作為根據地,先後收復了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州土地。第二次向長安派出使團,以其兄張議潭和州人李明達、李明振,押衙吳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獻上瓜、沙等十一州圖籍。至此,除涼州以外,陷於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區復歸唐朝。

    由於此時河西走廊的大多數州縣,已經處在張議潮軍的控制之下,所以這一次的信使



第十三章 驅逐吐蕃——張議潮  
徐夏半生推薦:  
隨機推薦:  奧術神座  百鍊飛升錄  大官人  校花的貼身高手  天道天驕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360搜"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