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滌,原名華洪,潁川人,唐末西川名將。效力於王建麾下,隨其奪取西川,先後擊敗興元楊守亮、綿州楊守厚、彭州楊晟、東川顧彥暉等敵對勢力,由威信都指揮使升任邛州刺史,並被王建收為養子。隨王建吞併東川,被拜為東川留後,不久正拜東川節度使,又加同平章事,因病辭歸成都。領兵奪取山南西道,使得王建盡得劍南三川,被拜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但因深得軍心,引起王建的猜忌,又遭王宗佶等構陷,被削除全部官爵,召回成都殺害。前蜀建立後,被追認為開國功臣,追還官爵。
華洪,年輕時作為勇敢之士,被忠武軍將領王建招募到軍中為廄將,並隨其入蜀隨侍唐僖宗。他勇猛善戰,又輕財好施,深得士卒推戴,在唐僖宗返回長安後又被時任神策軍使的王建調入神策軍,擔任小校。王建遭權宦楊復恭排擠,被外放到利州,又率部攻入西川,並得到了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的幫助,歷經多年苦戰,奪取了西川鎮,被拜為西川節度使。華洪一直追隨王建,在王建奪取西川的戰爭中,奪星宿寨,破七星亭,常為前鋒,因功得授威信都指揮使。
王建奪取西川的同時,顧彥朗病死在梓州,其弟顧彥暉接掌了東川,楊復恭養子楊守厚正在東川治下的綿州擔任刺史,他趁機攻打梓州,顧彥暉向王建求援。王建欲趁機吞併東川,便命養子王宗侃、王宗弼及華洪、李簡等援救梓州,密令他們在戰後顧彥暉前來犒軍時將其扣押。楊守厚被西川軍連破七座營寨,只得撤軍退回綿州,此戰以華洪戰功居多,但顧彥暉在戰後卻未按原定計劃犒軍,王建的計謀落空。
楊復恭當時還有養子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龍劍節度使楊守貞、武定軍節度使楊守忠等,分據在三川境內,他們和楊守厚以及威戎軍節度使楊晟、感義軍節度使滿存等結盟,共同對抗王建。王建命華洪與王宗裕、王宗侃、王宗瑤等圍攻彭州,大敗楊晟。楊守亮為救楊晟,命部將符昭直攻西川鎮治成都,屯兵於三學山。王建忙命華洪率部回援,華洪率前軍數百人星夜馳赴成都,抵達符昭大營數里外的古城。他在夜間多設更鼓,次日又在山谷中遍張旗幟,以為疑兵之計,符昭以為西川軍已全部回援,不敢出戰。華洪又命士卒向符昭營中投石,聲震山谷,嚇得符昭連夜撤軍而走。
華洪隨後又進攻綿州,大敗楊守厚、楊守忠,乘勝奪取綿州,楊守厚與楊守忠逃奔閬州。此時,楊復恭已失勢,到興元、投奔楊守亮,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以楊守亮收納叛者為由,聯合邠寧軍、鎮國軍攻入山南西道,大敗楊守亮以及前來支援的滿存,奪取興元。楊守亮與楊復恭、楊守信、楊守貞、滿存等也都逃奔閬州,王建於是命華洪領兵攻閬州。華洪在閬州親自先登陷陣,大破滿存,斬其將梁承裕,俘虜數千人,最終攻破了閬州,楊復恭、楊守亮等突圍北逃,結果被鎮國節度使韓建俘殺。
王建正式向顧彥暉宣戰,出兵攻打東川,華洪在楸林大破東川軍,斬東川將羅璋,俘虜數萬人,奪取楸林寨,乘勝進圍梓州。王建隨後亦親抵梓州督戰,但朝廷卻遣使調解,王建罷兵歸成都,華洪因楸林破敵之功,加領邛州刺史。
王建再次大舉攻東川,華洪領兵五萬為前鋒,在玄武擊破鳳翔援軍,大敗岐將李繼徽,因功被王建收為養子,改姓名為王宗滌。王建隨後拒絕了朝廷罷兵的要求,歷經五十餘戰,終於完成了對梓州的四面合圍。王宗滌當時率部奪取東川鎮治下的渝州、昌州、普州等地,最後屯兵於梓州城南。顧彥暉舉家自殺,王建入據梓州,正式吞併了東川,後以王宗滌為東川留後。
唐昭宗得知顧彥暉敗亡,乃以宰相劉崇望出鎮東川,但他隨後又聽聞王建已任王宗滌為東川留後,於是召回劉崇望,並任命王宗滌為東川節度使。王宗滌由此成為王建麾下第一個建節的將領,後又被加授同平章事,成為朝廷使相。王建則兼任東川、武信軍兩道都指揮制置等使,以節制東川、武信兩鎮。
王宗滌因病請辭,王建遂將王宗滌召回成都,以養子王宗裕鎮守東川。後來,宰相崔胤勾結宣武節度使朱溫,欲盡誅宦官,宦官韓全誨乃挾持唐昭宗逃往鳳翔,依附於岐王李茂貞,朱溫乃引兵攻鳳翔。當時,李茂貞和朱溫都遣使到成都,請王建出兵援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