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字坦塗,絳州龍門人,唐朝中期藩鎮、將領,右武衛大將軍薛仁貴曾孫、范陽節度使薛楚玉之孫、昭義節度使薛嵩之子。出身河東薛氏南祖房,十二歲時為磁州刺史,後入朝任職,宿衛南衙三十年,歷任左龍武大將軍、義成節度使、左金吾衛大將軍、平盧節度使,在地方頗着政績,拜河中節度使,累封韓國公。被召為太子太保,以司徒致仕,薛平去世時年八十,冊贈太傅,諡號成肅。
薛平,唐高宗時期名將、右武衛大將軍薛仁貴的曾孫,其父薛嵩任昭義節度使,實際上是割據一方的藩鎮。薛平十二歲時,擔任薛嵩所轄的磁州刺史,薛嵩去世,軍吏們意圖效仿河朔三鎮的舊例,擁戴薛平出任節度留後。薛平並不推辭,表面答應下來,過後,他就將這一職位讓給叔父薛崿,自己卻在夜裏悄悄護送父親靈樞回歸故里。
守喪期滿後,薛平被朝廷起用為右衛將軍。從此,他宿衛南衙共三十年,宰相杜黃裳頗為器重薛平,特薦他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任內頗有政績。
唐憲宗李純發兵討伐叛亂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特升遷薛平為滑州刺史,兼義成軍節度使、御史大夫等職,滑州接鄰淮西,薛平在討伐淮西的前線,多次立有戰功。
薛平任職的滑州城,位於黃河之濱,經常遭受水害。薛平經過調查得知黃河小道在衛州黎陽縣界,而黎陽為魏博藩鎮地界。薛平即派人去魏博交涉占黎陽黃河故道加寬黃河河床的事宜,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答應了薛平的請求,於是薛平給黃河故道和故道與現流河道之間的農民更換了其他田地,然後在這一地區加寬河道二十里,以減緩水勢,這樣,滑州地區很長時間沒有發生水患。薛平在滑州任職六年,後入朝為左金吾大將軍,不久再次復任義成軍節度使。
朝廷平定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叛亂之後,分平盧鎮的淄、青、齊、登、萊五州為平盧軍,任薛平為平盧節度、觀察等使,併兼管對新羅、渤海兩國的事務。
唐穆宗李恆即位不久,盧龍節度使劉總便上疏請棄官為僧,分其地為三道,其中以平、薊、媯、檀為一道,任命薛平為節度使,但朝廷未予採納。成德兵馬使王庭湊兵逼棣州,朝廷特命薛平出兵援救,薛平接到詔命後,遣部將李叔佐率兵兩千前赴棣州。棣州刺史王稷供給軍隊物資不足,軍士怨憤,乘夜潰逃。軍士推隊長馬廷崟為首,連兵至七千人,轉而直逼薛平坐鎮的青州,青州城中兵少,不足以抵抗逃兵。薛平便把府庫錢財與自己的家財全部拿出,募得精兵二千人,出城迎城,大敗逃兵,斬殺馬廷崟,數千逃兵被殺。薛平自此威震一方,朝廷特詔加他為右僕射,進封魏國公。
薛平在平盧軍任職六年,任內兵精糧足,徭賦均一,深得百姓愛戴,他任滿被召入朝時,百姓們攔道挽留,一連幾天,才得脫身,時人認為當時的節度使中,很少有人像薛平一樣深得民心。薛平入朝,加檢校左僕射,兼戶部尚書。不久,又加封司空、河中尹,兼河中、絳、隰節度觀察使,又兼管晉、慈二州,朝廷增其所轄兵三千人。後加檢校司徒,改封韓國公,在河中任職也是六年。
薛平上疏告老,以司徒致仕,去世,終年八十歲,冊贈太傅,諡號成肅。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三十章 度兩鎮——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