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貞,孟州河陽人,五代十國時期將領。初為後唐河陽牙將,得石敬瑭器重,以客將身份追侍左右。石敬瑭建立後晉,拜客省使,因征討安州節度使李金全有功,升宣徽使,後掌禁軍,歷任侍衛親軍馬軍指揮使、都指揮使。奉命於馬家口截擊偷渡契丹軍大勝,討平青州楊光遠,加同平章事,以北面行營馬步都監北伐契丹,然主帥怯懦畏戰,晉軍被圍,李守貞領軍借風沙掩護,大破契丹於陽城,因功升任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出鎮宋州、澶州。因邊境擒敵之功,升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移鎮鄆州。受命與杜重威舉全國之力北伐,兩人於中渡橋舉軍投敵,後晉遂亡。
李守貞投降契丹後,被拜為司徒,後出鎮汶陽,旋即契丹北上,後漢建立,遂奉表歸漢,加封守太傅、兼中書令,移鎮河中府。與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聯合反叛,自封為秦王,為郭威所敗,舉家自焚而亡。
李守貞,家世不顯於史書,年少兇悍狡詐,為河陽牙將。後唐末年,石敬瑭任河陽節度使時,甚得器重,被任命為客將,負責接待事務,自此追隨石敬瑭任職於各地。
石敬瑭登基,李守貞因藩邸舊將的身份,被拜客省使。石敬瑭即位後,父事契丹,向契丹割地、稱臣,為眾藩鎮節帥不滿,諸侯咸有異志。
後晉朝廷對藩鎮控制最嚴,頻頻採取措施削弱藩鎮勢力,由此激發了,中央與地方藩鎮的矛盾,諸藩鎮反叛此起彼伏。
安州節度使李金全叛南唐,以監軍平叛有功,拜宣徽使。此後,李守貞多次參與平定叛亂藩鎮,逐漸獲得晉高祖的寵信,開始掌握禁軍兵權,以宣徽北院使遙領忠正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指揮使。
少帝石重貴即位,領義成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加檢校太傅,出任大行皇帝山陵都部署,為石敬瑭治喪。
石重貴即位後,拒絕再臣事契丹,契丹主耶律德光為迫後晉臣服,在降將楊光遠、趙延壽勸誘下,乘中原饑荒、後晉國用困竭,決定興師南伐,以盧龍節度使趙延壽率軍5萬為前鋒,耶律德光自率軍10餘萬繼後犯晉境。
契丹軍犯澶州、魏州,進逼黃河沿線,晉廷遣使致書契丹,求修舊好,遭拒,遂以黃河為障,重兵部署防禦,並命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藩鎮軍進駐戚城,晉帝石重貴自率禁軍抵前線督戰,李守貞以北面行營前軍都虞候伴駕出征。
耶律德光知晉軍正面防守嚴密,遂以耶律麻答率數萬奇兵向東奔襲博州,自鄆州馬家口渡河,鉗擊正面晉軍。同時,聯絡青州叛將楊光遠,攻打鄆州,想要效仿後唐李存勖之舉,奇襲晉都大梁。
耶律麻答率軍進至博州城下,博州刺史周儒突然獻城投敵,並引導契丹軍於馬家口渡河,鄆州所派阻擊的百餘騎兵旋即被契丹擊潰。
契丹軍自馬家口渡河,其先頭部隊已開始在黃河南岸建立營壘,並開始攻擊鄆州北津,準備與青州的楊光遠部匯合,經鄆州直逼防務空虛的京師大梁。
石重貴從澶州前線分出騎步兵數萬人,由李守貞等將統領,沿黃河水陸並進,向東疾趨,力圖趁契丹軍在黃河南岸立足未穩時進行阻截。李守貞軍趕到馬家口,契丹步騎萬餘已渡過黃河,並於東岸修築好了城寨,掩護後續數萬兵渡河。
李守貞率晉軍乘其半渡突然發動攻擊,掩護城壘內步卒的契丹騎兵當即撤退,晉軍遂四面架起攻城梯,一舉而上,攻破契丹在東岸的城寨。契丹東岸守軍撤退時,斬殺和溺水各數千人,西岸契丹軍見勢而逃,繳獲數百匹馬,擒獲裨將七十餘人。
至此,耶律麻答部軍心潰散,不敢渡河南下,耶律德光無奈與晉軍在戚城決戰,兵敗北歸幽州。
晉帝石重貴封賞眾將,李守貞以侍衛馬步軍都虞候,改任泰寧軍節度使,仍掌侍衛親軍馬軍,隨後晉廷於契丹軍北撤後,逐步收復北方失地,並決定剿滅盤踞在青州的叛將楊光遠,李守貞被任命為青州行營都部署,率領步騎兩萬討伐青州。
由於,李守貞與楊光遠有嫌隙,於是欣然接受任命,楊光遠雖投降契丹,但晉廷早有察覺,故而其手中士卒
第四章 叛遼投漢——李守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