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珂,字德溫,太原人,五代時期將領。從軍於晉王李克用麾下,累官振武都指揮使,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官拜鎮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北京副留守、河中節度使、天平節度使、西京留守等職,並加同平章事。後漢隱帝時,以河中府行營都部署之職,參與平定河中李守貞之叛,後周時以太子太師之銜致仕,封晉國公,去世,年七十九。
唐朝末年在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麾下從軍,任河東牙將,後改任遼州副使。
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白文珂被轉拜為振武都指揮使。
成德軍節度使王建立,表薦白文珂為鎮州馬步軍都指揮使,並遙拜舒州刺史、檢校司空。
此後,他歷任青州、魏府都指揮使及瀛、蔚、忻、代四州刺史,任代州刺史時,他還兼任蕃漢馬步都部署。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知遠,出任河東節度使、太原留守,臨行前,表薦白文珂為北京副留守、檢校太保。白文珂在七里烽擊破入侵的遼軍,斬首一千餘級,生擒遼國將校七十餘人。
遼國滅後晉,入都城開封,劉知遠聞訊後,分兵守衛河東鎮各處,以防遼軍入侵,又派客將王峻奉表覲見遼太宗耶律德光。
不久,劉知遠再派白文珂覲見耶律德光,向其進貢珍奇的絲織品及名馬,但耶律德光已悉知劉知遠觀望的態度。在白文珂返回後,劉知遠及其幕僚開始商議稱帝建國事宜。
劉知遠稱帝反遼,建立後漢政權,授白文珂為河中節度使、西南面招討使、檢校太傅,劉知遠改授白文珂為天平軍節度使,並加同平章事,成為使相。
白文珂被起用為保義軍節度使、檢校太師,鎮陝州,河中節度使李守貞自稱秦王,與鳳翔、永興二鎮一同發動叛亂。後漢隱帝劉承佑,命白文珂充任河中府行營都部署,率軍討伐李守貞,白文珂進屯同州,併兼知河中行府事。
儘管劉承佑相繼派遣包括白文珂在內的諸將討伐三鎮叛亂,但各軍只分駐於潼關、同州、咸陽等地。唯一逼近長安的大將郭從義、王峻又勢如水火,互相交惡,使得平叛進展緩慢。劉承佑命樞密使郭威西征,總統諸軍,旋即下詔令白文珂趕赴河中鎮、西南面行營都部署趙暉趕赴鳳翔鎮。
郭威抵達前線後,召開軍事會議,在會上採納了鎮國軍節度使扈彥珂的建議,決意先攻李守貞,再破其餘兩鎮。
不久後,經過郭威的部署,後漢軍以三路包圍蒲州:郭威自陝州進軍;白文珂及寧江軍節度使劉詞自同州進軍;昭義軍節度使常思自潼關進軍。
白文珂首先率部攻克蒲州外的險要之地蒲津關,得以在黃河西岸立營,而常思、郭威分別於蒲州城南、城西立營,後漢軍對蒲州形成了合圍之勢。諸將都請求立刻攻城,而郭威只命白文珂等率領兩萬民夫挖長壕、築連城,緊圍蒲州,自己則以逸待勞,只沿河設哨卡,以此來困死李守貞。蒲州城中糧盡,李守貞的數次企圖突圍,也都遭遇失敗,郭威、白文珂等破蒲州,平河中之叛。
郭威、白文珂等凱旋迴京,途經洛陽。洛陽留守王守恩乘轎出迎,郭威大怒,認為自己遭到了侮慢,他旋即擬堂帖,命白文珂接替王守恩任西京留守,白文珂不敢違背郭威,於是受命。朝廷得知後,不予過問,任命白文珂兼侍中,充任西京留守、河南尹。
郭威建立後周政權,白文珂被加兼中書令一職,以太子太師銜致仕。致仕之前,向郭威舉薦幕客昝居潤。
後周世宗柴榮即位,封白文珂為晉國公,後在洛陽逝世,享年七十九歲,柴榮為其輟朝一日。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