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氣氛有點傷感,其中一個人就笑着說道:「幹嘛說這些啊,要說就說點高興的事兒吧,我家女兒上小學那會兒,學校裏面發生過不少有趣的事兒,雖然累是累了點,但每年倒也有幾次樂子可以看。~,」
「什麼樂子?」高西也覺得討論那些嚴肅的話題沒什麼意思了,教育這種事兒,不是屁民能改變的,講多了就只能是平白增添煩惱而已。
「我來美國之前,總覺得美國的中小學生應該都是自由快樂,不用受苦的,對成績也不是很重視。可是後來發現,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美國的老師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有時候寧願自己扮丑。我孩子原來的那所小學,沒到評成績的時候,如果班裏孩子成績好,或者說有孩子得了什麼獎,那這個老師就必須表演一個很有特色的節目,我家女兒的老師是個男的,我就記得那個時候我女兒在一次鋼琴比賽中拿了獎,然後這個老師就當着全班學生和學生家長的面穿着瑪麗蓮夢露的裙子和高跟鞋,還戴了假髮,然後跳了一個舞,當時給我們笑壞了。」
「嗯,說起這個,我兒子原來的小學也有過類似的事情。當時他們那個班級的成績非常好,結果老師一高興,就給全班學生還有家長們做了一頓飯,一個人啊,要給幾十個人做飯,那可是真夠累的,也就是幸虧美國人吃的都比較簡單,她也聰明,選擇了烤肉,這才算是完成了任務。」
高西疑惑地說道:「我以為美國孩子都不注重成績的,平日裏就是玩,這怎麼感覺好像跟我以前在網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啊?」
「其實小學還好了,到了中學那可不是一般的累。我女兒現在就讀高中,她叫樂樂。美國的中學早晨8點上課,下午3點放學。乍看起來學生學業挺輕鬆,但現實是。很多學生每天凌晨一二點睡下,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除了完成作業,他們把大量時間投入課外活動,尋找自己『與眾不同的亮點』。」
「與眾不同的亮點是什麼?」高西問道。
「就是特長。跟中國的素質教育有點像,我家樂樂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每天練琴外,她的課餘時間被各種活動填滿:辦校報,採訪、寫稿;參加網球訓練。每周1小時;和同學創建社團,去社區為植樹籌款;此外,還有她最喜歡的校數學隊訓練,在男生居多的數學尖子中,她是難得的女隊長。每周放學後,樂樂都有一兩次集中訓練,做各種怪題難題,還要外出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樂樂帶領的團隊曾奪得當地100多所中學參與的數學比賽第一名。此類校園俱樂部在美國中學裏非常流行,主流的俱樂部有辯論隊、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校報,數學隊等。它們往往採取積點制,俱樂部成員要通過比賽次數和比賽表現積攢『積分』。」
「我的媽呀,這還真是夠忙活的。」高西吐了吐舌頭。這跟他想像中的美國中學完全就是大相徑庭啊。
「是啊,很忙的,而且這些事兒還很麻煩,通常,校際間比賽比較頻繁,但只有攢到相當積分的會員,才有資格代表團隊參加州際甚至更高級別的比賽;如果積分一直不足,意味着淘汰。有時候,參加俱樂部或社團的壓力甚至超過學業。樂樂的好朋友參加辯論隊,幾乎每周都要比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準備材料、反覆修改辯詞。有的同學參加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比如開展「基因」研究,這比課堂學業還要艱深百倍。這些課外活動都在下課後,時間至少兩小時。進入決賽後花費的時間更多。學生們回家最早是吃晚飯時間,有時是七八點,然後再投入作業。晚上12點睡覺算早的,凌晨一二點睡覺是常態。」
「這比我上高三那會兒還誇張啊,我高三那會兒已經很瘋狂了,晚上十二點睡覺。早上不到五點起床,就是為了考大學,但好在心無旁騖,不用去關心別的事情,可你家樂樂這好像都忙別的了啊?」
「誰說不是呢,可也沒辦法,你不知道,樂樂的周圍,幾乎所有人都過着這樣的忙碌生活,而這種氛圍,又促使着每個人追求各自的興趣這是美國中學的文化,當然,也夾雜着美式『高考指揮棒』效應。有一份數據我看過,今年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中,sat閱讀、數學和寫作成績超過700分的申請人分別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從所在高中以第
第三零零章 美國高中生其實也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