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破,暖光灑在秦地新墾的田畝之上,青苗隨風輕舞,似在訴說着重生的希望。
可朝堂之內,凝重氣息卻如寒霜驟降,凍徹眾人的心。各國謀士齊聚一堂,目光緊鎖案上攤開的軍情諜報,眉頭擰成死結。
「塞外蠻族習性兇悍,逐水草而居,來去如風。此番集結,兵力不下五萬之眾,馬隊浩蕩,弓矢銳利,其志恐不止劫掠財物。」
燕國密探抱拳稟明,聲線微微顫抖,顯是知曉此番威脅非同小可。
趙國老將廉頗手撫鬍鬚,沉聲道:「蠻族善騎射突襲,秦地西北防線多經戰亂殘破,舊堡難御強敵,當務之急是火速增兵、加固城防。依老夫之見,可就近抽調趙、魏、韓三國戍卒,趕築壁壘,以逸待勞。」
魏王卻面露難色,囁嚅道:「魏國剛經礦業困局,軍備修復、士卒整補尚需時日,倉促調兵,國內空虛,萬一他國趁虛而入……」
話未說完,眾人皆知其隱憂。楚國令尹冷哼一聲:「都這時候還盤算自家小賬!秦地若失,你魏國偏安一隅便能獨善其身?唇亡齒寒之理,莫要裝傻。」朝堂內一時吵嚷紛起,各執一詞,藺相如見狀,重咳一聲,朗聲道:「諸位,今時不同往日,爭口舌之利無益。塞外蠻族虎視眈眈,當務之急是定出妥善應敵之策,合則兩利,分則俱損!」
經商議,六國終達成初步共識:由趙國出兩萬精騎、魏國供器械物資、韓國輸送強弩箭矢,楚國調派三萬步卒,燕國協防側翼,齊國資助糧草,共赴西北禦敵。
聯軍統帥選定廉頗,老將威名在外,治軍嚴苛有方,士卒皆願效死。
籌備之際,秦地百姓自發組織起來,青壯勞力扛着鋤頭、背着石磚奔赴西北,協助修築防線;老嫗則在家中趕製乾糧、縫補戰袍,孩童也不閒着,穿梭傳遞軍情信件。
與此同時,東海之畔迷霧重重。沿海漁民戰戰兢兢來報,那些神秘海船夜間停靠,卸下的貨物似有怪異鐵具,人員形跡詭秘,多着奇裝異服,上岸後隱入山林,許久不見蹤跡。
楚王多疑,急遣水軍精銳沿海巡邏,又命工匠繪製海船樣式,比對典籍,卻一無所獲。韓國工匠瞧着諜報圖,心頭一驚:「此船構造精巧,不似尋常舟楫,怕是來自遠洋異國,懷揣未知圖謀。」
六國緊急抽調能工巧匠,欲仿造海船、研習航海之術,以備不測。
齊國素擅海事,商船往來頻繁,派出航海老手率隊出海探尋。
茫茫波濤間,齊國船隊揚帆遠去,數月後,探子帶回消息,在遠海孤島發現疑似神秘勢力據點,島上囤有巨量物資,營帳林立,仿若一座海外軍營。
六國朝堂震驚之餘,決意組建聯合水師,邀吳越之地善水士卒入伍,操演海戰陣法,鍛造鈎鐮、火炮等海戰利器。
秦地西北防線,廉頗指揮若定。趙軍精騎於荒原馳騁,偵察敵情、襲擾蠻族先鋒;楚軍步卒結成方陣,長槍如林,盾牌緊密相連,穩守要衝。
魏軍巧設機關陷阱,絆馬索、暗弩密佈,蠻族馬隊數次衝擊皆鎩羽而歸。
韓軍弩手居高臨下,弩箭如雨,精準射殺敵軍頭目。
激戰數日,蠻族攻勢漸頹,卻仍負隅頑抗,伺機反撲。
關鍵時刻,秦地百姓送糧隊趕來,領隊高呼:「吾等秦人,受聯軍恩澤,得以安居,今願與諸君共守家園!」
士氣大振,聯軍齊聲吶喊,發起總攻。廉頗親率鐵騎衝鋒,如黑色狂飆捲入敵陣,刀光霍霍,蠻族陣型大亂,丟盔棄甲向北逃竄,聯軍趁勝追擊,收復失地,築起堅城,設烽火台預警。
東海之上,聯合水師初露鋒芒。吳越水軍駕輕舟如蛟龍出海,借風勢突襲神秘海船。火炮轟鳴,火光映紅海面,鈎鐮飛舞,死死鎖住敵船,士卒奮勇登船,近身肉搏。
一番鏖戰,俘獲數艘海船,擒獲異國士卒,審訊得知,竟是海外番邦聽聞中原戰亂、秦地空虛,妄圖趁火打劫,開闢殖民商路。
第137章 秦地新局:危途再啟,合縱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