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為身份尊崇的皇后,還能在至親因對方而死的情況下,仍舊保持着對張世康的包容,已經十分難能可貴了。
即使她的父親從未幫過她這個女兒,可那畢竟也是她的親生父親啊。
「你對大明有功,陛下信重你,本宮也欣賞你。
但稅制之事,你做的是否太過魯莽了?」
周皇后與崇禎皇帝夫妻多年,不止一次就朝事勸說過崇禎皇帝,但卻沒有一次被採納。
如今的稅制改革,背後將得罪多少人,周皇后心知肚明,她並非不支持,只是覺得如此做實在太過草率,一旦失敗,或許會發生極大的動盪。
周皇后知道勸說不動崇禎皇帝,只得將目光放在了張世康身上。
她心裏清楚,目前朝廷的大部分事,其實都是面前這個還不到二十歲的青年人在運籌。
崇禎皇帝剛任命張世康為京營提督的時候,周皇后心裏大抵上是覺得不合適的。
可從接下來的一系列變故以及最終的結果來看,冠軍侯張世康確實是有才能的。
但青年人銳意進取,這很好,可卻總免不了眼高手低和心高氣傲,畢竟稅制改革牽扯到的那些人,太龐大了。
他們的力量,上可左右朝堂,下可輿論平民,周皇后自是很不放心。
「稅制之事……」
「皇后,朕跟你說過,後宮不得干政,你安敢如此?」
張世康正打算解釋一二,崇禎皇帝卻大步走了過來,皺着眉頭質問起周皇后來。
張世康腦瓜發麻,心道這崇禎老哥當真是……當着這麼多人面都要斥責皇后。
他大抵上猜到,這崇禎老哥或許有為他出頭的意思,畢竟不論是周奎之死,還是如今的稅制之爭,周皇后都有理由責難他,但更大的可能還是基於他的性格。
以前張世康還只是猜測,如今看來史書說崇禎老哥剛愎自用和好大喜功,都是比較中肯的。
這一點從崇禎老哥老是心急的催他對東林黨人動手就可以猜出,而一直以來崇禎皇帝偏聽偏信、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的例子,那就更多了。
得虧崇禎老哥這次偏聽偏信的是他,否則楊嗣昌死後,就是洪承疇了,這廝日後可是大清入關的大功臣。
但不論是周皇后還是懿安皇后,張世康都是比較尊重的。
沒有懿安皇后,崇禎老哥很可能都登不上皇位,估計這會兒還是信王。
而周皇后仁心賢德,從不為自己的兄弟向崇禎帝乞求恩澤,嘉定伯周奎死後,她那兄弟已然成了白身。
朝廷困難時,周皇后掌管後宮特別節約,削減了很多不必要的花費。
她從不鬧脾氣使性子,與崇禎帝的其他妃嬪也都能和睦相處,讓崇禎帝可以專心治理朝政,十幾年如一日,莫不如此。
明史記載,北京城破前,崇禎皇帝對周皇后說大勢已去,周皇后因此痛苦道,『臣妾服侍陛下已經十八年了,卻最終沒聽臣妾一句話,今天我們一同死社稷,又有什麼可恨的呢?』
隨後,周皇后便自縊殉國,年僅三十四歲,懿安皇后亦然。
雖然那都是後來發生的事,但從這些史料中,也大可以推斷出崇禎老哥到底有多固執和自以為是。
崇禎皇帝的突然趕來並嚴厲斥責,讓周皇后很是為難,但她不敢忤逆崇禎皇帝,只是低頭行禮不敢言語。
張世康心中搖了搖頭,還是堅持對周皇后解釋道:
「皇后殿下,稅制改革確實激進了些,但這都是被朝臣們逼的,臣與陛下騎虎難下,要麼與他們妥協,臣請辭,繼續去當國公府的公子哥,而朝廷仍舊是以前那般。
要麼,就只有鬥爭,為大明的社稷、也為天下的黎民,臣也想過慢慢來,可他們絕不會給臣與陛下這個機會。
不過皇后殿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