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說着說着頓住,倒讓戴憫有些忐忑,他糾結了一下,忍不住追問道:「怎麼了?」
玉皇大帝深色有些複雜地看着戴憫,說:「是這樣的,我們太陰宗吧,和其他的宗門不大一樣,我們是以社邑為單位行成的各個小團體勢力,並以此為基礎,劃分聚居地,建立城池的。」
「社邑?」
在藍星,社邑是種花家古代的一種基層社會組織。它的性質和組織形式,以及所反映的階級關係,包括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都隨歷史的發展而不斷演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模式,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那時,「社」和「邑」是分開的。
「社」是春秋以前的村落,又被稱為「村社」或「里社」。
這是因為,村社所祭祀的神,叫「社神」——其實就是土神,從職能上來看,大約就是村社的保護神。而供奉社神的地方,被稱為「社」,所以,先秦以前的村落,就被稱為「社」了。
那時候可沒有什麼「農村」、「村鎮」之類的詞語,頂多規模大一點的,根據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叫做「邑」、「里」。
直到秦國達成七殺成就,奠定大一統格局,才正式確立了種花家古代的基層社會組織的制度: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十里一亭,十亭一鄉。
但隨着時間的發展,社會的變革,到了唐宋時期,社邑就不再指村落了,而是指一種民間的組織。這種組織通常與商業、階級和宗教相關,頗有些種花家近現代小說中的什麼武俠門派的感覺。
「社」,在種花家古代概念中,指的是一個祭祀的地方,或乾脆代指神。最典型的比如大家都熟知的一個詞彙「江山社稷」,其中的「社」就是指的土地神。甚至到了現代社會,在深受種花家文化影響的隔壁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國家中,「社」都還保留了「祭祀的地方」的含義,如某某神社。
所以,即使發展到了種花家唐宋時期,出現了名為「社邑」的私社,也是藉由祭祀目的而形成的地方私人組織。
如此發展數百年,逐漸摒棄原本以祭祀為主的目的,發展成了「同好會」一樣的存在,就是後來的社邑。當然了,在現代社會,它在學校中普遍存在,並且有了一個更新鮮的名字:社團。
也因為它一直都存在於種花家文化傳承中,所以哪怕對「社邑」這個詞一知半解的玩家們,也能大概理解它的含義,並將其更加發展成其他遊戲中類似幫會、社團等組織的替代品。
畢竟,在《十洲記》中,社邑這個功能確實比其他遊戲裏的什麼幫會、社團之類的功能要強大許多,什麼建設、管理、經營,乃至指定法律、照料百姓、發佈政策等等,讓不少人都體驗到了真正的管理者的責任和重擔,也讓不少人終於明白,曾經的「我上我也行」原來是「我上我真不行」。
不過,在歸墟界中,雖然也有「社」的概念,可連在一起的「社邑」的概念,就不是那麼明確了。尤其是像北極流洲中這些與世隔絕近千年的地方,和外面的信息文化差異很大,就更不能精準理解這些後來誕生的詞語的意思了。
「反正就是一個組織,類似你們的氏族?只不過我們同社邑的人不是一個姓氏的,而是通過加入同一個社邑凝聚在一起,」
玉皇大帝耐心地解釋道:「所以,不同的社邑會管理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各自建設起來的城池。當然了,很多勢力和規模都比較小的社邑還沒有能力建城,但我們這次接受了宗門裏探查劍宗事宜的弟子,基本都是一個社邑的,叫『浩氣長存』。」
說到這,玉皇大帝刻意停了一下,好讓戴憫有時間消化理解自己講的內容,頓了幾秒鐘後,他才接着說道:「因此,我們這邊有個不情之請。」
出去的希望都捏在人家的手裏,戴憫怎麼可能對玉皇大帝說的內容有意見,他連忙點頭:「但說無妨。」
玉皇大帝終於圖窮匕見:「倘若眾位真的能出去,還請大家先去武王城定居……對了,武王城就是浩氣長存社邑的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