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千協議簽署的初期,都是高寬主席在統一指揮,那時各種政策把握的比較好,也比較統一。
但是後來,隨着各位副區級領導帶着各自的工作組入駐以後,政策就出現不了不平衡。
有的工作組額外又多了一些補助。
儘管事前說好,要守口如瓶,但總是還有拆遷戶拿到額外補償後,洋洋得意的四處吹噓。
這讓前期簽了拆千補助合同的大多數住戶,心裏也開始不平衡了起來,逐漸有很多去項目指揮部詢問此事的,有些甚至言辭激烈,揚言如果不補齊這塊,他也拒拆。
高寬主席意識到了嚴重性,立刻給龍書記做了匯報。
龍書記也有些惱火,把各工作組的帶隊領導批了一頓,讓他們統一政策。
可是已經為時已晚,扔出去的肉包子已經下了肚,拿是拿不回來了,影響也是無法挽回了。
既然出現了越炕拆,補償越多的先例,那後面還沒簽合同的自然也就更加堅持,要價也就更高。
面對這種情況,高寬主席給龍書記建議,快刀斬亂麻,再拖下去非黃了不可!
龍書記最後下了決心:拆!
月黑風高夜,三點半到四點之間,正是人睡的最熟的時候。
推土機、鏟車悄悄在外圍就位,分組分片包戶,直接破門而入,不由分說,將裏面的人弄出塞進已經準備的麵包車裏,拉去了就是現在校外基地這個位置。
前些年,這裏還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山村,將人和衣服扔在了路邊。
等他們步行回到市里,又搭車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成了一片廢墟。
魏曉生介紹,目前百館街道的不穩定人員,大半都是棚戶區改造拆遷引起的。
葉子楓拿着那張表,問了王桂花幾個人的情況,並問和那十五個人情況有什麼不同?分列在兩欄里?
魏曉生解釋道:「當時住戶是拆了十八戶,作坊一家。」
「這十八戶,後來有十五戶儘管沒有簽拆千協議,但後來簽了補償協議,已經分了房住進去了,資金補償也已經到位,但他們對資金補償的金額不滿意,所以還在到處上坊。」
「不過這批人情緒比較穩定,只是碰到一些敏感時期,或者關鍵節點才會出來鬧一鬧,要點好處,其他時間都還算安穩。」
「王桂花、葛宏和金木生三個,是堅持不同意,至今也沒分房,沒領補償。」
葉子楓問道:「為什麼這麼久還不同意?具體是什麼原因?」
魏曉生說道:「都是要價太高,王桂花這家,拆千的是她娘家,她有個弟弟,一直在外面工作,所以王桂花和她丈夫就一直和老人住在這個院裏。」
「這個院裏,住着四戶人家,王桂花性格比較強勢,性格潑辣,不怎麼講道理,在院裏佔用公共資源私搭亂建,跟其他三家關係都不好。」
「征遷開始後,其他三家都很快就同意拆千,簽了協議領了補償就搬走了。」
「王桂花一家在院裏一共有三間房,加上私搭亂建的一個小廚房和一個小儲藏室,按照當時的補償標準是除了資金補償外,再給三套八十五平的房子。」
「王桂花堅決不同意,她要求五套,三間房三套,小廚房和小儲藏室也分別一套。」
「後來指揮部找到了她的弟弟,給她弟弟做工作,她弟弟也從外地回來勸王桂花,但王桂花不聽。」
「因為三間房裏有她弟弟一間,所以她弟弟分了戶,自己簽了協議走了。」
「王桂花跟她弟弟一家也發生了劇烈的矛盾,她死活不讓老人簽。」
「從弟弟走後,王桂花的訴求便降低了四套房。」
魏曉生嘆口氣,說道:「其實,有一次,她的問題差點就解決了。」
「謝區以前分管新訪,後來又管城建
第375章 百館魏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