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與劉浚繼續騎馬向永嘉城行進,越走路兩邊田地里的佃農越來越少,快到永嘉城時,周圍已經看不見翻弄地的佃農,偶爾還能聽到從永嘉城裏傳出一陣密集而整齊的槍聲,還有震天響的歡呼聲。
直到快進城門時,才看到城門兩邊站了一隊荷槍實彈的禁衛軍,離石下馬,將白馬交給值勤的禁衛軍。
等不習慣騎馬的劉浚下馬,就與劉浚一起走進永嘉城,劉浚好像復活一樣,對離石講起了永嘉城的歷史。
劉浚深沉的說:
賢弟!永嘉城是晉朝南渡時,耗資巨萬,歷時十年,才草草建成,這座城池是大晉南渡後的第一座王城。
先有皇城昭慶宮,然後才有擴建的永嘉城,永嘉城是城中套城,擴建的永嘉新城,在擴建過程中侵佔了大量良田,導致大量無地可耕的佃農,去給桓氏當族兵,埋下了日後禍患。
後來,晉元十三年,五胡聯盟集兵百萬在慶元城今日之風凌渡,數萬條搶來的漁船小舟,那時黃河水面還沒有現在這麼寬,已經有大旱的苗頭,只因那時南方不缺水源。
即使是這樣,大晉仍然在各地興修水利,這才有了如今南方河道、水田、池塘密佈的現狀。
即使是這樣,黃河河面變窄的事實,仍威脅着南渡後的晉朝,在巫師的竄唆之下,大晉仍然決定遷徒王城,將王城遷徒至今天的建康城。
桓氏桓廉當時是大晉的大將軍,率領族兵和晉朝的軍隊,共計百萬之眾,與五胡軍隊在黃河對面對峙。
離石忍不住插嘴道:
你們總是動不動說,有百萬軍隊對峙,你們想沒想過兩三百萬軍隊-天光喝就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劉浚不悅的說:
賢弟,你的想法總是這麼天馬行空的嗎?
你還聽不聽為兄繼續講古。
看離石比一個請繼續的手式,劉浚接着說:
在這個關鍵時刻,大晉皇帝在祭天后,大晉國師施巢蜜,聲稱上天啟示永嘉城乃是大凶之地,不可為晉之國都,上天啟示建康才是福緣之地。
大晉遷都讓前線的軍卒士氣大跌,王城搬遷在永嘉和建康兩地,都發生了強奪田產的事情,而在前線對峙的軍卒多為這兩地的徵發的平民,眼見他們無論是戰勝還是戰敗,都會淪為無地佃農。
這才是導致那次更改國名之戰爭大敗的主要原因,而為了補償桓氏桓廉和三十多萬族兵被殺,當時的皇帝就封賞了桓氏大量永嘉城外的王田。
這座永嘉城便讓桓氏家族世代鎮守,後來桓氏的桓廉在慶雲敗給當的五胡戰神慕容槐,只是僥倖燒毀了五胡渡河載人的小船。
桓氏就此從門閥衰落至七大世家之一,晉朝在更改國號時,當時的桓家家主桓源又企圖兵柬,後來被大齊皇帝清算。
桓氏所有在朝官員都被新崛起的蕭氏頂替掉,桓氏正式從世家之首跌落至世家第三,由於桓氏崛起的勢力、田產、「部曲」、佃農都在永嘉城周圍。
這讓歷朝大齊皇帝都想收回永嘉城,奈何桓氏的「部曲」都在永嘉城周圍,大齊皇帝才暫時放棄收回永嘉城的想法。
大齊朝廷沒有就此放過桓氏,皇室一直唆使其他世家侵佔、引誘桓氏的「部曲」、佃戶,而且永嘉城裏還有一個閒置的皇宮需要廬江郡供養。
現在桓氏就是一個空架子,多年積累的糧草早被桓氏的族兵,城裏的皇城昭慶宮,消耗的差不多了。
而且桓氏二十多年前與蕭氏還發生過,數十萬人的搶田火拼,那時桓氏雖然勝利了,卻沒辦法獲得應有的收益--田產。
這些都致使桓氏實力進一步衰落,直到桓氏出了一個桓溫,才止住了桓氏繼續衰落下去。
桓溫改變桓氏的求生法門,開始操持賤業,當起了海商,每年大量供奉大齊皇室開支的大量財富和糧食,才讓皇族司馬氏放過了繼續打壓桓氏。
第453章 報應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