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之後,璞文堂的學子們陸續交出詩稿。又過了半個時辰,集雅閣中間的竹牆上率先公佈出了幾張詩稿。
一個是一名七歲孩童的詩稿,字體端正的寫着:
熒熒中秋月,燦燦彩燈庭;
清風竹自清,影弄月下影。
眾人撫掌:「七歲孩童,得此佳句,工整流暢」。「是啊,還有些詩仙『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的意味。」「是啊,尤其那一句『清風竹自清』略見風骨,小小年紀不錯不錯。」「可見璞文堂所傳非虛啊!」大家紛紛讚揚孩童的文采、讚嘆璞文堂的教學優良。
另一個是十三歲的張耒的詩稿: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眾人連連稱讚:「好一句『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憂而不悲、思之奮起!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魄啊!妙哉!妙哉!」「少年意氣,『夜霜欲落氣先清』,此子日後必大有可為!」幾個人對張耒的詩讚不絕口,圍觀眾人璞文堂的敬仰之情愈發隆盛。
還有一個是十五歲樊朗的詩稿,筆鋒犀利,字體遊走龍蛇,剛勁有力:
虛度汴州幾春秋,傲骨棱嶒視九州,
他日若得寶劍來,澄清魑魅攬籌謀。
眾人譁然:「樊公子真乃一派英武之姿!我朝武將之家也有這等氣魄,何患不能收復燕雲之地啊。」「此詩頗有幾分詩聖的雄渾壯闊啊!」現場也是一片嘖嘖稱奇之聲。
接着更是一連公佈了好幾張詩稿,每一篇都是文采與氣魄兼具,治學與天下共濟。觀望的人和周圍的文人對璞文堂的教學無一不信服。紛紛感慨着,璞文堂出的詩文確實不像有些詩文,只講究文學對仗、字跡工整,卻忘了文人也應兼濟天下的氣度與胸懷。此乃真學問也。
最後竹牆上海公佈了一張沒有署名的詩稿,字體瘦弱、字跡工整。只見上面寫着:
寥寥歸雁隱漢星,念念明月照古今,
漸聞清風催更漏,獨坐青山光與陰。
眾人細細品來,說着:「此番詩句帶有淡淡離別愁苦、又有一種超然灑脫。細膩中帶着些遼闊,也不失為一種淡泊致遠。只是不知為何沒有署名啊?」眾人議論紛紛,好奇到底是何人所作。
楊夫子笑了:「此乃我書院女夫子所作,故不參與評選,只做展示一二,還望各位勿怪。」眾人明了:「原來是女夫子啊,難怪心境如此超塵脫俗。」於是有人猜測是魏玩魏夫子。最後有知情人出面說明,這詩是那位遭受流言陷害的陳小夫子所作。「原來如此,」眾人瞭然,「難怪她當時也沒辯解,正所謂清者自清。可嘆她小小年紀能有如此心性。」一時間大家對於三娘的興趣點從鄉野八卦變成了品性和學問的討論,似乎也讓人忘記了她原本是個女子。
很快外院的一番騷動讓人們的注意力又轉到了璞文堂設置的彩頭燈謎上。那是王安石剛剛派人送來的一個八角走馬燈,上面親筆畫着工筆的四季花,粉嫩嬌羞的桃花、濃烈茂密的海棠花、綠翠掩映的石榴花、搖曳高潔的荷花、傲然獨立的金菊、幽然清麗的桂花、冰清玉潔的水仙和孤高絕世的梅花,一共八種,神韻各自、交相輝映,由春到冬、一脈相乘。燈上另附字謎詩一首:
倚闌干柬君去也,霎時間紅日西沉。
燈閃閃人兒不見,悶悠悠少個知心。
楊夫子便以此為頭彩,猜中者既可得王安石親筆書畫,又可得璞文堂古籍相贈。於是乎眾人都紛紛躍躍欲試,一時間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喜歡大宋寵妃陳三娘
第608章 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