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的批評也是一種激勵手段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下屬做錯事情或犯錯誤時,上司應當及時指出、適當批評,使其不至於出現更大的偏差而影響全局工作。但在批評下屬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儘量做到讓下屬樂於接受批評,並加以改正。外國有句諺語「關鍵不在於你說什麼,而在於你怎麼說」,就包含這方面的意思。如果將批評運用得當,那麼它就和表揚一樣,是激勵下級的一種有效方法。這確實需要上司掌握一些批評的語言藝術。

    ●否定和批評下級的基本原則

    雖說中國有句古訓,叫作「聞過則喜」,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愉快地接受別人的批評。上級批評下級,要使下級達到心悅誠服,沒有「以權壓人」「以勢壓人」之感,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實事求是

    進行批評,態度和方法都很重要,但最基本的還是事實準確與否、有無出入、該不該某人負責。如果事先調查不夠,事實真相與得到的情況有差異,被批評者就難以接受;如果有人提供了情況,打了「小報告」,上司以此為據,大加批評,那就更加難以服人了。所以,上級批評下級,事實要準確,責任要分清,原因要查明。從實際出發,弄清事情的本來面目,找出問題的原因,合理地分清責任,這樣才能使批評有理有據,既不誇大,又不失察,下級當然會心服口服了。所以,上級批評和否定下級,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以感情代替原則。

    2.自責在先

    否定和批評下級,固然是因為下級有了過失,但與此同時,處於指揮和監督崗位的上級,也有不可推卸的間接責任。假如上級仿佛沒自己什麼事兒一樣,盛氣凌人,只把下級批評一頓,卻不肯承擔責任,下級便有自己在上司心目中一無是處的委屈之感,雖然表面未必反駁,但心中已耿耿於懷,成了上級工作的對立面。因此,在批評下級時,上司最好首先自責,進而再點出下級的錯誤,使下級有上司與他共同承擔錯誤之感,產生負疚之情。這樣,在以後的交談中上司說多說少、說深說淺,下級不僅都能基本上承受得了,而且還融洽了彼此之間的感情,不至於弄得不歡而散。


    3.對事不對人

    正確的批評應該是對事不對人。雖然被批評的是人,但絕不能搞人身攻擊、情緒發泄,因為要解決的是問題,目的是今後把事情辦好。只要錯誤得到了改正、問題得到了解決,批評就是成功的。因此,上司必須首先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據此同下級一起分析問題的成敗得失,做到以理服人。由於對事不對人,下級便會積極主動地協助上司解決問題。反之,不分青紅皂白,撇開問題而教訓人,就容易感情用事,使下級誤以為上司在蓄意整人而引起思想疙瘩,一時難解。

    4.因人而異

    既然批評是針對人的工作,就必須因人而異。那種企圖用單一的模式生套現實問題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因人而異,就必須考慮被批評對象的各種具體情況。

    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批評要求;同一行業,不同工種、不同級別有不同的否定藝術。對工作能手和初學者,對擔任管理工作的下級和一般工作人員的批評也應該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隨着下級工作熟練程度和崗位級別的提高,要求應該越來越嚴格,雖然方式各有不同。

    同樣的問題,對不同年齡的人的批評也是有差別的。對年長的人,一般應用商討的語言;對年齡相差不多的人,就可以自由一些,畢竟彼此共同的地方多一些;對年少的下級,就應適當增加一些開導的語句,使其印象深刻。並且,批評時的稱謂也是有差別的。對年長的人加上謙詞,如:以「老」字做前綴(「老王同志」)、以職務為後綴(「李教授」「張主任」)等,就顯得很鄭重、有禮;對同齡人的稱謂可以多少隨便些,一般可以直呼其名,或用些常用的稱呼法,顯得隨和些;對年少的人稱謂多以「小」字做前綴,如「小孫」「小劉」,顯得親切。假如彼此不太熟悉,可以適當換用鄭重一些的稱謂。總之,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運用否定和批評的語言藝術不可等同視之。

    5.批評也要適度

    但凡為人處世都要有個「度」,否定和批評下級也是如此。度是一個哲學範疇,它指一個事物保持



恰當的批評也是一種激勵手段  
林望道推薦:  
隨機推薦:  天道天驕  校花的貼身高手  修羅武神  逆天邪神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張嘴就來: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興發言技巧"
360搜"張嘴就來: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興發言技巧"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