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史事講將1 > 第九十三章 風節高尚——陳有年

第九十三章 風節高尚——陳有年

    陳有年,字登之,號心谷,明朝浙江餘姚人,與餘姚孫鑨,平湖陸光祖並稱為「浙中三賢太宰」,歷任刑部主事、吏部主事、驗封郎中、吏部尚書,一生風節高尚,天下公認。

    成國公朱希忠去世,其弟左都督掌錦衣衛事朱希孝,賄賂宦官馮保為其兄乞封王號,當時首輔張居正持贊成意見,時任吏部驗封司郎中的陳有年認為朱希忠無功,這樣的封贈不合制度,即上疏反對,當時陳有年僅是五品官員,足見其膽略非凡。後詔下追封朱希忠為定襄王,陳有年當天即以病乞休,張居正為此大怒,此後十年不再起用陳有年。張居正去世後二年,皇帝才下詔起用陳有年為稽勛司郎中,不久調任文選司郎中。

    陳有年,任文選司郎中時,於清官海瑞有知遇之恩,文選司主要負責朝中官員的考察、選拔,是吏部最重要的權職機構,司郎中則掌文選司選授大權。海瑞為官清正,曾打擊豪強,推行「一條鞭法」,人稱「海青天」,後因得罪權貴而辭官。萬曆帝登基後,海瑞欲求復出,但張居正認為海瑞輕率躁進不值得起用,陳有年大膽舉薦海瑞,此時,海瑞在鄉閒居已達16年之久了。海瑞復官後先後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任職期間他力查循私受賄,嚴懲貪官污吏,朝野上下一時正氣浩然。


    陳有年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當時江西每年貢京的陶瓷數以萬計,而宮廷尚方司官員需要的陶瓷多奇巧難成,陶工不堪其苦,後雖下詔允許減量,但每年實際所索數量仍如故,陳有年數次上疏請減,得到了內閣大臣申時行的支持,江西貢瓷終於減免了十分之三,此舉不但減少了鋪張浪費,也使陶工獲得了生路。

    江南大災,疫病流行,詔令江南諸省各為其土謀其私禁,當時有很多商船集聚於江西,其中以徽商為多,因禁私令而不能貿易,時江西寧州等十九州縣已是餓殍盈路,流民充斥,陳有年數次上疏力陳「濟急六事」,請皇帝下旨遲緩先前的禁令,允許徽商在江西貿易糧谷,以使江西數十萬災民得以保命。事後,南京御史方萬山卻以「違背詔令」之罪彈劾陳有年,陳有年被奪官職,返鄉歸田。

    萬曆帝知道了陳有年在江西救濟黎民的真相,下旨起用陳有年為南京右僉都御史兼管巡江,又提拔為刑部右侍郎,不久改為吏部右侍郎。陳有年與溫純共同主持對京官的大察,所黜官吏都是貪鄙邪佞之輩,朝中群臣均佩服他的作為。這一年秋天,尚書孫鑨告歸,陳有年被推選為吏部尚書,陳有年掌吏部事務後,平時就住宿在吏部官廨,會客也在吏部公堂,他不徇私情,拒絕請託,史載「片楮不及私門」,朝中權貴見此,就紛紛知難而退了。

    一年後,陳有年把剛剛坐上的尚書職位給辭了,他的辭官僅是為了給後來成為「東林八君子」之首的顧憲成打抱不平。首輔王錫爵年老引退,神宗命吏部根據官員品望推選閣臣,陳有年與侍郎趙參魯、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合擬了七人名單上報給神宗親裁。不料,吏部所提名的人,大多是神宗所討厭的,尤其是曾因「爭國本」去職的王家屏及致仕吏部尚書孫鑨、左都御史孫丕揚三人,神宗認為孫鑨、孫丕揚不是翰林出身,入閣不合先例。遂訓斥吏部有「徇私」做法,並在吏部的奏疏上硃批了「司官降雜職」五字,就把文選司郎中顧憲成的職務革掉了。

    朝中有不少官員上疏懇請皇帝恢復顧憲成的職務,不料神宗卻一意孤行,將這些官員分別外放、降調、削職,顧憲成則以「忤旨罪」削職為民。陳有年認為顧憲成孜於國事,不應獲罪,即使吏部有所不當,責任也應當由他來承擔,他上疏道:內閣大臣由朝廷推舉,源於舊制,臣的家鄉以前就有二位閣臣,弘治時的謝遷與嘉靖時的呂本,都是朝廷推舉的,入閣前官銜也止於四品,此事並不是吏部今日所創,再說不拘資格品級,是出於皇上的聖諭,吏部怎敢不遵奉呢?隨後陳有年稱疾乞歸,請求皇帝在自己卸職後,能起用顧憲成一類忠賢的官員。萬曆帝看到奏疏後,下諭旨再三挽留,並賜給食物、羊酒等,但陳有年歸心已決,他在吏部杜門不出,數月中上請辭疏十四道,萬曆帝只好准予他告老還鄉。《明史》「陳有年傳」記載了陳有年辭官時僅隨帶「書一篋、衣一笥」,回鄉後「身棲僧舍」等事,不禁令人稱奇,整天敝冠



  
徐夏半生推薦:  史事講將  
隨機推薦:  破天蹤  校花的貼身高手  娛樂帝國系統  天降鬼才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史事講將1"
360搜"史事講將1"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