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魏咎和周巿自知抵擋不住章邯,立馬向齊、楚兩國求援。於是,齊王田儋和楚將項它及時趕到臨濟。這是自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諸侯國少有的一次反秦合作。
現在臨濟城下形成三對一的局面,表面上是三國聯軍對章邯形成夾擊之勢,實際上,這是章邯這隻老狐狸佈下的陷阱。
他圍住臨濟後,並未急於發起強攻。
魏國是小國,力量有限,他要通過魏國這個餌釣大魚。
果然大魚就上鈎了。
等吸引到齊、楚大軍前來救援的時候,章邯採用偷襲的手段,叫做「銜枚夜襲」。
他讓士兵們把一種像筷子一樣的小木棍,銜在嘴裏,避免發出聲響,然後乘着夜色的掩護,向盟軍發起突然襲擊,大破反秦聯軍。
齊王田儋和魏相周市陣亡。
魏王咎眼看臨濟城即將被攻破,毅然作出了投降的決定。
魏王咎不願讓魏國子民再為自己枉死,為了保全臨濟人民的生命,他願意向章邯投降。
投降的條件是章邯放過臨濟軍民,不得屠城。在得到章邯的同意後,魏王咎率眾出降。他在城門外架起木柴做的高台,他坐在高台上自焚而亡。
與其屈辱地活着,不如高貴地死去。
臨濟軍民對着燃起的熊熊烈火,無不默默流下眼淚。
這是兩千多年前中國貴族階層的性格。
中國儒家傳統文化裏面對生與死、血與火、情與義,都有獨特的評價標準。
正如司馬遷說的那樣,「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魏王咎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切。
周市一心一意要擁戴魏咎復國,可憐滿腔熱忱終成灰土。他同樣完美譜寫了一段忠君愛國的壯烈篇章,
為後世人臣做出了榜樣。
七百多年後,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懷步了周市的後塵。
田儋的堂弟田榮收編餘部和魏咎的弟弟魏豹一起逃到東阿城。臨濟和東阿都在秦朝的東郡境內,但臨濟位於東郡的西南角,東阿靠近東郡的東北角。田榮帶隊一路猛跑,章邯絲毫沒有放過田榮的意思,一路狂追,終於把田榮圍困在東阿城內。
(李趙鬥法)
現在秦軍兩大主力形成鉗形態勢牢牢將齊、趙聯軍困在了山東、河北一帶。
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大秦的朝廷又出么兒子了。
此刻對秦朝廷來說,正處於多事之秋。如果說秦二世哪怕繼承他父親一小點能耐,多少還能將局面挽回一些。偏偏這個昏君除了貪圖享樂以外,啥都不管,幾乎把朝政甩給親信趙高。
為了堵住眾臣的嘴,趙高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對秦二世說:「皇上,您之所以尊貴是因為大臣們只能聽到你的聲音,卻見不到你的容顏的原因。陛下年紀還小,沒有必要什麼事都親力親為,萬一賞罰不當就很容易在大臣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就不能向百姓顯示陛下您的英明。陛下倒不如深居內宮之中,讓微臣與熟悉法令的官員等處理大臣的奏章。大臣們有事上奏,就依照法度辦理,這樣一來大臣們就不敢胡亂上奏一些有問題的事情,天下百姓又會重新讚頌陛下的聖明了。」
這話正中二世下懷,他曾經對趙高說過:「人生在世,有如白駒過隙。我已經君臨天下,想盡耳目之所好,窮心裏之所樂,用這種方式享盡我的天年,老師你說可以?」
從此以後,二世便不再朝堂上會見大臣們,自己躲在深宮盡情享樂去了。
朝中的大小事宜全部由趙高和他的親信處置,這就急壞了丞相李斯了。
前面我們介紹過李斯是如何進入這個三人天團的,他貪戀權力的弱點被趙高拿捏得死死的。如今,朝廷的所有權力幾乎都被趙高囊括,二世只聽趙高之言,其他任何人的話都不想聽,其實也聽不到了。
前期李斯還能恪守丞相的職責,盡心盡力為挽救危局嘔心瀝血。隨着權力被趙高一步步架空,李斯連見二世一面都很困難了。
李斯因長時間見不到秦二世,非常着急,便與馮去疾、馮劫共同進諫,勸說秦二世停建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