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漢軍越過秦嶺關隘,成功突破封鎖,打入關中的經過,司馬遷並沒有詳細的介紹。
《史記.高帝紀》稱:八月,漢王用韓信計,從故道還,襲章邯,戰陳倉,困好畤,圍廢丘,定隴西、北地、上郡等。
時間是八月,也就是項王北上收拾田榮的同時,漢王出手了。
從哪裏進攻呢?司馬遷說,從故道。
這裏的故道,是指來時路子午道嗎?這條路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了。
那會不會是陳倉道,那裏有一個故道縣。
有一個故事,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說的就是漢王手下大將韓信統領漢軍從陳倉道攻入關中的故事。
那麼,這個故事靠譜嗎?
這個故事源於元代的一部戲曲,叫《暗度陳倉》。裏面介紹了韓信派樊噲大張旗鼓地重修棧道,然後他率領大軍暗度陳倉故道,攻入關中的經過。經過這一戲曲的傳唱,千百年來,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除了研究歷史的專家,大概沒人關心了。
另外,這次戰役總指揮是誰?司馬遷也沒說。經過戲曲的渲染,以及漢王任命韓信為大將的事實。一般都認為是韓信。
但是,司馬遷說的是「漢王用韓信之計」。也就是說,只是採用了韓信的計謀,這個計謀包含了多少內容,韓信在裏面充當什麼角色,都沒有詳細的記載。
彼時,韓信剛剛被任命為大將,軍事指揮才能尚未經過檢驗。這麼關鍵的大戰役,漢王能放手給韓信全權指揮嗎?
從沛縣起義後,漢王帶領的這支軍隊經歷了大大小小几十場戰鬥。每次戰鬥的指揮都是漢王自己親自操刀。算起勝負手來,在楚軍的將領中,竟然勝率是排名靠前的,否則怎麼可能率先進入關中。對打仗來說,漢王自身頗有心得,他對自己也相當自信。從漢王一貫的作風,只要他在場,指揮權向來都只能掌握在自己手裏。
之前,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發生沒多久,漢王如何確定韓信是不是同類的花架子。再說,韓信越過一眾漢王的親信老將,爬到他們頭上指手畫腳,他們能真心服從嗎?漢王的馭人之術,如火純青,不會冒然完全放手讓韓信指揮這場戰役的。合理的推測,無論多麼信任、佩服韓信,最終指揮大權還是在漢王手裏。
還有一個小插曲最能說明問題。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了這麼一件小事。說謁者趙衍隨漢王從漢中發兵,當雍王的大軍堵住陳倉道時,漢王打算撤退了,趙衍進言從他道。
他給漢王建議走另外一條可以繞過陳倉的路,劉邦聽從趙衍的計謀,於是打通了陳倉道。
而在還定三秦的戰鬥中,韓信除了那句「用韓信計」外沒有其他記載。如果是韓信指揮的戰役,司馬遷怎麼能一句不說呢!
(建都櫟陽)
我們還是言歸正傳吧。
漢王經過精心籌劃,順利佔領了關中。從窮山惡水的巴蜀一帶,到關中平原這一發達地區,漢王地盤擴大了,糧食、人口增多了,經濟富裕了,軍力也得到快速增長。
他相中了塞王司馬欣的都城櫟陽,下令將首都從南鄭遷往櫟陽。
第二次佔領關中,漢王不改初衷,依舊對關中百姓施以仁政。在蕭何的主持下,漢王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關中發展的政治、經濟政策。
第一,漢王下令,將王宮所有的遊獵場和園林分給當地百姓,擴大糧食生產。
第二,對於貧困的巴蜀地區,免稅兩年;關中地區軍屬家庭,免稅一年。
第三,大赦天下,重新建立戶籍制度。廢除秦國社稷,改立漢室社稷。
第四,建立軍功制度,獎勵有功將士。
第五,建立三老制度,從鄉、縣開始,推舉五十歲以上由聲望的老人,免除徭役,讓其參政議政,協助官方治理國家。
漢王這些舉措,受到關中百姓的擁護,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很快就使得關中地區發展起來。漢王左手靠蕭何治理大後方,右手靠韓信抓緊軍事訓練,又有張良等一干謀士。他腳踏關中,眼望東方,摩拳擦掌,大有躍躍欲試,挺近中原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