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珍到附近轉了一圈,看到一些人在熏臘肉臘魚。
與他們在農村熏臘貨不一樣。那些人只是在屋子旁邊搭個矮矮的棚子,將肉和魚等掛進去後。再在地上倒厚厚的一層鋸木屑,鋸木屑要濕木的,濕的燃不起明火,只有煙,正好熏臘肉。
但在前世,她聽過很多起這種熏法最後引發火災的。
所以這種熏法她很反對。
「今天怎麼得空到處轉?」趙老頭正帶着小寶曬太陽,看到鄧秀珍問道。
「這不是要過年了,看看有沒有辦法熏點臘貨。」鄧秀珍拉住小寶的手回答道。
「這裏哪有臘貨備?你要麼到鄉里請人做點,要麼自己搭個棚子熏。
你那裏窄,我這後面有個院子,你可以在那裏熏。不過東西都得你自己準備。」
鄧秀珍跟着趙老頭去看了,那後院真有些大,只在屋檐旁搭了個頂棚,底下放了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其餘的地方都空着,顯得很空曠。
「我屋裏有木頭,可以做支柱,還有些蓋布。明天我再去弄些木板和鋸木屑來。你只管把要熏的東西準備好就行。」趙老頭說。
「那種熏棚太矮了,容易引發火災,而且熏出來的味道不正宗。
要不我們把這個頂棚改造一下,做個火爐,天冷可以烤火,又可以做飯,還可以熏肉魚。」
趙老頭笑:「跟你們鄉里一樣嗎?」
「是啊,那樣不僅安全,熏出來的臘貨還比這個好吃。他們這種熏法,有煙味,沒有香味。」
「那行,咱們就試試看。」趙老頭表示贊同。
鄧秀珍轉身去買肉魚,還買了兩隻雞,拿到老頭家裏,用一個塑料盆醃好。
第二天,鄧秀珍開麻木,覃彥林跟趙老頭一起把以前的棚子改造一番。看起來跟農村的伙屋有點像。
只是農村基本上是青磚加土磚做的牆。
他們這是全木板的,再用塑料布圍一下,以免漏風,裏面坐不了人。
棚子做好了,然後就是搭火爐,找燒火的柴火。
而熏臘貨要經燒的柴火,最經燒的就是樹蔸了。
搭火爐的青磚好找,這片區域都是青磚做的平房,屋旁都會有幾塊。
但樹蔸就不好找了。
趙老頭問他們,附近有沒有認識的村民。
他們還真沒有。
趙老頭說他認識東城郊區的一個老頭,可以到那裏去買。
覃彥林說他跟趙老頭去,樹蔸重,趙老頭和秀珍搬不起。
鄧秀珍不同意,一來她怕覃彥林為了節約錢,捨不得請人,自己硬扛,萬一累狠了或傷了都不好。
二來,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前世東城郊區是新區,開發力度大,但現在肯定沒有人意識到。現在那裏應該沒有什麼房子,顯得特別偏,買房子買地便宜得很。
她要把握先機,買便宜房子、便宜地基。
趙老頭說可以讓賣樹蔸的人幫忙運過來,覃彥林這才答應。
覃彥林把趙老頭和鄧秀珍送到城東,趙老頭讓覃彥林去跑麻木,他帶鄧秀珍沿着河道往山邊去。
那山鄧秀珍知道,叫聚財山,前世的聚財山下全部是新房。
她第一次到聚財山是去一個朋友家,那已經是十幾年後了,去的時候那裏已經是別墅一棟棟,樓房一排排。小區眾多,配套齊全,又依山傍水,旁邊還有一個有名的風景區,地理位置極好,讓房價一度衝到蒲城頂端。
那裏的原住居民的補償不僅讓他們擁有了住房,手上還有了一定的存款。
她曾聽人講:有個老頭無兒無女,住着一個破棚屋,一直靠撿破爛維持生活,以為一生就那麼窩囊度過了。
結果拆遷拆到他那裏,他不僅有房住了,手中還有點錢。聽說一直光棍的他後來還討了個老婆,日子越過越安逸,真正的鹹魚翻了身。
可見當時這個地段的補償還是比較優厚的。
她不知道聚財山這邊是什麼時候拆遷的,但在她想像中,這裏當初肯定有些人家。
可是他跟着趙老頭走了好遠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