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一時風聲鶴唳,百官們面面相覷,皆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震得心神未定。
劉御的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他的果敢與決絕,更在無形中穩固了自己的地位,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意識到,這位年輕的楚王,絕非池中之物。
董太后見狀,心中雖有不甘,卻也知大勢已去,她輕輕嘆息一聲,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既有對劉御的忌憚,也有對大漢未來的憂慮。
她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幾分疲憊與無奈:「楚王英勇果決,哀家甚感欣慰。然則,我大漢江山正值多事之秋,還需各位卿家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言罷,她轉身看向劉御,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意:「楚王,你既有先皇遺詔,又如此心繫社稷,哀家自當遵從先皇遺願。
但切記,權力乃雙刃劍,用之不慎,必傷己及人。望你日後能秉持公正,善待百姓,不負先皇重託。」
劉御聞言,躬身行禮,語氣誠懇:「孫兒定當謹遵太后祖母教誨,以國家社稷為重,盡心盡力輔佐新君,以報先皇養育之恩。」
此時,大將軍何進也上前一步,向董太后與劉御表達了自己的忠誠與支持:「太后、楚王殿下,何進雖不才,但誓死效忠大漢,願與楚王殿下攜手,共除奸佞,安定朝綱。」
董太后微微點頭,目光中露出一絲讚許。
因為在這場權力鬥爭中,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暫時的利益。
她需要利用一切可用之力量,來穩固劉氏江山。
隨後,董太后宣佈:「既如此,便依先皇遺詔,立皇子劉辯為帝,即日登基。
楚王劉御,功勳卓著,封為攝政王,輔佐新君,共理朝政。」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片掌聲與歡呼聲。
百官們紛紛向劉御表示祝賀與敬意,同時也對即將到來的新朝代充滿了期待與希望。
劉御站在殿中央,望着這一片歡騰的景象,心中卻並未有絲毫的放鬆。
這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
他需要小心翼翼地行走在這條權力之路上,既要平衡各方勢力,又要確保國家的穩定與繁榮。
夜幕降臨,洛陽城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但在這寧靜的背後,卻隱藏着無數的暗流與陰謀。
劉御站在宮牆之上,望着遠方閃爍的燈火,心中默默許下誓言:「為了大漢的明天,為了父皇的遺願,我劉御,將不惜一切代價!」
劉御在洛陽住了一個月,在穩定朝中局勢後,便上書辭去攝政王之位,隨後帶着侍衛離開洛陽返回金陵。
劉御的離去,並未真正平息洛陽城下的暗流涌動,反而像投入湖心的一粒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大將軍何進,憑藉着在此次政變中的鼎力支持,逐漸在朝中嶄露頭角,其勢力日益膨脹,隱隱有獨掌大權之勢。
然而,權力的天平從不會輕易穩定,尤其是在這風雨飄搖的大漢末年。
在劉御離去的背影中,洛陽城似乎暫時回歸了表面的平靜,但朝堂深處,一場更為複雜的權謀較量正悄然醞釀。
弘農楊氏,這個世代顯赫、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望族,此刻正密謀着他們的驚天大計。
楊震,這位以剛正不阿著稱的老臣,雖已仙逝,但其精神與遺訓卻如明燈一般,照亮了楊氏後人的道路。
楊俊與楊彪,作為楊震的嫡系子孫,深諳時局之艱,更知漢室之危如累卵。
他們秘密聯絡了朝中仍對先皇忠誠不渝的老臣,以及那些對大將軍何進專權不滿的將領,共同商討如何挽救大漢於水火之中。
他們的目標,直指那位被遺忘在角落的陳留王劉協。
劉協,自幼聰穎過人,雖遭冷落,卻心懷大志,深得楊氏一族賞識。
第三百二十一章: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