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
有點老,暗紅的肉片,在白湯中不斷翻滾。
裏面的肉倒是挺嫩。
粉紅粉紅的。
沈三通早等着《無極》,想謀劃點東西。
最早,超市熱映階段就有想法。
打算撿漏,陳凱各口碑崩壞的時候,提升咖位。
把陳凱各加進來,商業三大導,變成「四大導」。
形成他,張一謀,馮曉剛,陳凱各,四大導局面,去掉「商業」前綴。
張一謀要獎項有獎項,要票房有票房。
有一說一,張一謀含金量很高,比陳凱各和馮曉剛高一大截。
但因為西北圈出身,無論是京圈,還是滬圈都不待見他。
馮曉剛有票房,但是沒獎項。
藝術成就低,黑歷史也多。
而沈三通自己,80後,新生代第一導演,沒有獎項。
最初謀劃的時候,更是只有超市處女作。
營銷「商業三大導」確實勉強,和張一謀、馮曉剛放一塊格格不入。
哪怕定語是「商業」,一部電影說服力也不高。
所以,沈三通想把陳凱各拉進來。
前世他們仨就有三大導的稱呼,正好趁着陳凱各落難,坐實咖位。
《無極》之後,陳凱各有獎項,有票房,但口碑稀爛。
除了老謀子,四個人各有各的問題。
陳凱各口碑壞了,馮曉剛只有票房,沈三通年輕。
而陳凱各天克張一謀、馮曉剛。
張一謀當年在他手底下做攝影師,對老謀子有心理優勢。
馮曉剛更不用說,陳凱各壓根看不上。
稍微拉陳凱各一把,讓凱子哥承認他商業四大導的地位,咖位就上來了。
只是,變化總比計劃快。
隨着生快熱映,這個想法不了了之。
沈三通個人形象大概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跨界天王」。
第二階段是和張一謀、馮曉剛並列「商業三大導」。
第三階段就是生快之後的,「商業片之王」。
前兩階段沈三通自己親自操刀,推波助瀾,有點上趕着。
第三階段他沒有出手,是觀眾給他加上去的。
一覺醒來,黃袍加身。
最初計劃沒有用上,變成了觀察《無極》,穩坐釣魚台,看樂子。
陳鴻吃的汗流浹背。
這一頓比之前多少年加一塊都快活。
不過她沒因為芯上有人,就忘記正事,辣的不好說話:「你,打,算,怎麼,做?」
沈三通有一說一:「最好平息風波的方式,就是陳導出來認個錯,不是對胡戈,而是對觀眾。」
沈三通肯定要介入,有太多介入的理由。
首先。
他是影業龍頭,要敢於擔責。
饅頭事件根源在於《無極》爛。
挖的深一點,是電影行業爛,沒法滿足觀眾文化需要。
沈三通要扛旗,肯定不能躲。
要勇於承擔責任。
不是自己的責任,有時也要擔。
不是自己的鍋,也不是不能背。
因為責任,也是權力。
像後世一些人在網上高呼,華裔在國外出事了,你怎麼不管?!
殊不知這些提法,最激進的愛國者,都沒有那麼激進。
華裔不是華僑,國籍是所在國,華僑才是東大國籍。
華裔都要管,就成了華裔所在之處,皆是老中國土。
這是要搞全世界只有一個東大的節奏啊!
放棄責任,也等同於放棄權力。
老米全世界掠奪,哪怕是九十年代,很多人眼中的老米黃金時期。
芝加哥,相隔的一兩個街區。
一個街區是天堂,治安良好。
另一個街區是地獄,死了人沒人管。
第三十三章陳鴻被深深震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