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演員放在歷史大片中很違和。
前世沈三通被《赤壁》騙過票房,差一點吐了。
一個鬼子演諸葛亮,每一個鏡頭都是對身心的折磨。
梁超衛演的周瑜,大概是沒從《色戒》和《春光乍泄》裏走出來。
那副男女通吃的表情,可怕。
讓人覺得下一秒隨時可能出現回形針姿勢或者菊花盛開。
還有嘴型,感覺不會說普通話的樣子,對不上。
不提「萌萌站起來」,光是這兩個重量級的,就讓人出戲。
其他類型片,港台演員,普通話說得很好,不用配音,沈三通會用的。
但歷史大片是例外。
港台演員和外國演員,除非真的是歷史劇情里有的外國人,否則沈三通一律不考慮。
當然,心裏下了判定,沈三通不會直接說出來。
怕人給他扣帽子。
韓三瓶補充了一句:「赤壁項目我們中影只是投資方,創作權和項目本身是沈三通導演的,我們無法干預。」
與他無關。
先把鍋甩一下,他可不能背上不團結的帽子。
韓三瓶比記者提前知道,沈三通不打算用港台演員。
他也勸過,沈三通直接拒絕了。
理由很正當,歷史大戲一看到臉就出戲,原有的歷史代入加成,全毀了。
同時表示,你連陳凱各的戲不找編劇都能同意。
我不用港台演員,你也應該同意,反正你也無人可用。
韓三瓶:[○`Д○]
無話可說,只能說沈三通也是和很多導演一樣,脾氣臭。
關心《赤壁》電影的記者不少:「沈導,你說歷史大片做大製作有優勢,還用大船類比,這部戲的特效,你打算用港島的,還是韓國,還是荷里活的,多少用在特效製作上?」
沈三通回答:「不會用韓國和荷里活特效,我認為大片要帶動電影全產業發展,我打算用兩億五千萬的項目,把國內當下的特效水平,提升到荷里活十年前的水平。」
世界一流,沈三通沒那麼狂。
只要能達到荷里活十年前就可以,大船那種,以假亂真的程度,夠用了。
「我們特效水平能滿足電影需要嗎?」記者倒吸了一口涼氣。
不愧是沈三通,想法與眾不同。
「足夠了,這部戲要三年後上映,後期我們會前置,比如江面霧氣取景,把後期工作前置。拍攝後期同期進行,第二部晚一年上映,我們充足時間完成特效工作。」
沈三通看來,歷史大片還有一個好處。
自然景觀。
把自然美景的震撼,好好展現出來,視覺效果會很好。
歷史大片的加成真多,國人獨有的歷史情懷,自然景觀加成。
沈三通接着道:「我們特效發展有很大優勢,院校擴招高素質人才大量增多,我們人很聰明,工作效率比國外團隊高得多,我們一年的發展,能頂國外三年甚至四年。」
家在川渝的記者,總算得到提問機會:「沈導,我是成都的,我想請問,您具體如何刻畫武侯?」
在四川和中原地區,諸葛亮尚處於人的範疇。
不過是給「諸葛」姓氏,加了智慧buff。
在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很多民族是把諸葛亮當神祭拜的。
清末老外來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傳教,都要想辦法幫耶穌認諸葛亮當大哥。
在南中傳說中,丞相教他們書寫文字,教他們冶煉銅鐵,教他們建造房屋教他們種稻、種桑、采棉、養蠶、織錦、炒茶、割漆、煮鹽.
尊稱諸葛亮為「阿祖」或「阿公」。
怎麼說吧,一些少數民族津津樂道七擒孟獲的故事,與有榮焉。
光是維繫認同,社會穩定方面,諸葛亮的現實意識,超過三國所有的人物。
越了解諸葛亮的現實意義,才越明白,讓一個鬼子演諸葛亮,其心可誅啊!
「我很清楚武侯在川渝地區的分量,絕對
第一百一十六章娛樂圈炸了!圈外也炸了!(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