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局勢,王莽也做出了軍事部署。
他派出了三支力量來應對:
最前線的是南陽郡本地軍隊,由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率領。
南陽郡東邊的豫州,由司命大將軍孔仁統領一軍作為縱深。
而主力則由納言大將軍嚴尤、秩宗大將軍陳茂率領。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王莽卻並沒有給嚴尤和陳茂兵符。
這意味着他們雖然號稱主力,卻無權調發軍隊,每次調動都必須先請示王莽。
嚴尤和陳茂對此深感寒心。
他們覺得自己就像被拴着的獵犬,卻還被要求必須抓到獵物
而在這荊州大地的紛擾中還有一種勢力正在悄然崛起那就是劉縯和劉秀的舂陵兵。
此時劉秀曾經幫助打官司的故舂陵侯劉敞已經離世。
劉縯等人在宗族中已經嶄露頭角。
劉敞的嫡子劉祉,是翟義的妹夫,為人敦厚,一直跟從劉縯。
起初他們只是組織舂陵的劉氏宗族防備饑民和綠林兵的侵擾。
但劉縯素有大志,見天下已有崩壞的跡象便開始密謀大事。
劉秀為了不被牽連跑到南陽郡的新野躲避風頭他往來於宛城販賣糧食以此為生。
在這個過程中結識了宛人李通。
李通曾經是新朝的五威將軍從事後來擔任巫縣丞。
他在新朝的各類改制中利益受損因,此對朝廷也早已心生不滿。
而他的父親在長安是劉歆的助手,精通天文。
他告訴兒子,圖讖已經昭示了
「劉氏復起李氏為輔」的徵象。
這讓李通看到了希望,他開始慫恿劉秀起事反莽。
起初劉秀並不願意,但李通卻鍥而不捨地反覆遊說他。
劉秀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當得知大哥劉縯已經正式在舂陵起事時,終於被說服。
對於劉秀來說,無論是否參與,一旦事情敗露,他都會受到牽連。
畢竟是兄弟,血脈相連。
謀逆的罪名一旦成立,又能逃到哪裏去呢?
於是他們約定,劉秀先和李通的弟弟李軼,啟程返回舂陵留下李通在宛城負責起事。
然而世事無常,他們的計劃竟然泄露了出去。
李通在宛城的宗族六十四人被殺,並在宛市被焚屍,只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
而他在長安的父親,和其他親屬也一併被殺。
劉祉在宛城的家人也全部被捕。
儘管如此,劉縯也並沒有放棄,仍然在舂陵正式起兵。
公元22年十一月
劉秀與李通、李軼帶領着宛地的賓客和豪傑們,回到了老家舂陵。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與大哥劉縯會合,共同舉事。
姐夫鄧晨也從新野趕來,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他們聚集了七八千人,高舉「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
自稱「柱天都部」,在舂陵正式起兵造反。
然而儘管劉縯以擎天之柱自居,但當他宣佈起兵造反時,大多數當地豪族並未給予支持。
甚至劉氏宗族內部也傳來了反對的聲音,
他們紛紛抱怨:
「伯升這是要害死我們啊!」
在這個關鍵時刻,劉秀髮揮了穩定了人心的作用。
當族人和地方豪強們看到,
平時膽小謹慎的劉秀也換上行裝,旗幟鮮明地站在劉縯身邊時,
他們的
第兩百四十一章 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