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商賈百姓們對王莽的「六個貨」嗤之以鼻,
只認可銅錢,尤其是五銖錢的硬通貨地位。
沒過多久,王莽就發現他的第三次幣改再次遭到了市場的狠狠打臉。
他憤怒下令,任何敢使用五銖錢而拒絕使用他那六種「寶貨」的人,都將被發配到邊關去!
然而,王莽的嚴厲打擊並沒有挽回市場的信心。
相反,整個市場在他的高壓政策下徹底崩潰了,沒人再願意做買賣。
通貨緊縮導致市場交易變得萎靡不振,王莽的三次幣改更是將整個社會推向了死寂的邊緣。
最終,在現實的壓力下,王莽不得不再次妥協。
恢復了大錢和小錢兩種簡單的貨幣形式,並停止了龜、貝、布貨等複雜貨幣的使用。
這是他無奈之下的最後一次貨幣改革。
王莽終於認清了現實,廢除了那些繁雜無用的貨幣種類和品級制度。
發行了貨布和貨泉兩種新貨幣,其中貨泉的重量回歸到了傳統的五銖標準上。
一個貨布等於二十五個貨泉的簡單換算關係也讓人們重新找回了交易的信心。
貨泉的回歸標誌着王莽幣改的徹底失敗和結束。
然而此時此刻他的幻想家實驗也已經走到了盡頭。
在他的胡亂折騰下全體百姓已經被「精準致貧」了一遍
貨幣改制徹底宣告失敗,成功實行的反而更。
因為有漢朝之前的經驗作為借鑑,鹽鐵酒的專賣制度以及對名山大澤的徵稅得以順利推行,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這些改制措施一直持續到新朝覆滅前才被取消,足以說明其推行的順利與成功。
這些改制措施也確實為國家帶來了豐厚的財政收入。
然而,也正是這一經濟上的成功,在無形中破壞了社會的經濟基礎。
專賣制度雖然打擊了一批富商,但普通百姓並未從中獲得實質性的利益。
他們再次陷入了與當年「鹽鐵會議」相似的困境。
不得不從官府購買質量低劣、價格高昂的專賣品。
這種情況無疑加劇了百姓的負擔,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同時,對工商部門的徵稅也幾乎摧毀了社會的商業流通。
那些原本就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
如靠挖掘山珍、捕魚為生者,以及四處遊方看病、看風水的從業者,
他們勉強能夠維持生計,卻還要被徵稅。
儘管稅額不大,但對其生活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無疑加劇了社會的不公與矛盾。
這些改制措施越是成功,就越是凸顯出法家思想的深刻影響,而儒家的初心則被逐漸擱置。
在這種情況下,第三類改制措施——五均賒貸,更因為人為因素而走向失敗。
五均司市師、交易丞、泉府丞等眾多官員被安排在供銷、信貸、定價等關鍵位置,這無疑為權力尋租提供了便利。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這些制度未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反而滋生了一群貪婪的蛀蟲,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嚴重損害國家利益。
面對這種情況,有些人想到了歷史上並不遙遠的漢武帝時期,
而有些人則聯想到了更為遙遠的秦始皇時代。
無論是改制背後所體現的統制經濟思維。
還是通過嚴刑酷法來約束執行的理念。
都無不透露出新朝在邁向儒家目標的過程中,所採取的管制手段都是秦制的老路。
轟轟烈烈的新莽改制雖然聲勢浩大,但並未能撼動甚至觸及秦制最根本的三個要素。
第兩百章 秦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