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黃山雲隱錄 > 第七十九章 中原與草原

第七十九章 中原與草原

    老年方逸看幾人義憤填膺的模樣,微微搖了搖頭。

    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阻隔,回到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

    「你們所言非虛,但歷史的真相往往比表面看到的更為複雜。」

    隨後緩緩道,「崖山之戰,不僅是南宋的終結,更是華夏文明的一次重大挫折。

    那場戰役中,無數文人墨客、工匠商賈,乃至普通百姓,選擇了與國同殤。

    他們的犧牲,不僅僅是生命的消逝,更是文化、智慧與精神的斷代。」

    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而明朝的覆滅,更是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激烈碰撞的縮影。

    滿清入關,帶來政權更迭。

    剃髮易服,看似是簡單的服飾變革,實則是對漢人身份認同的強烈衝擊。

    許多漢人為了堅守自己的文化信仰,不惜以生命為代價,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抵抗。」

    這些都是中華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細節,是那些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過往。

    然而,它們並非仇恨的種子,因為所有這一切,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正常的變遷與演進。

    說到這裏,不禁又要回到之前的問題——何為「中國」?

    在當今時代,我們對於「中國」這個詞的理解,已經簡化為一個國家的名字,指代着一片具體的土地。

    然而,在古代,「中國」的含義遠非如此簡單。

    它指的是「天下的中央」,即全世界的文明中心。

    這是一個文明意義上的概念,代表着人類所應追求的方向。

    在那個時代,達到了文明最高水準的地方,就被譽為「中國」。

    「中國」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西周剛成立,遷都洛邑之時。


    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那裏就是「中國」,是周天子應該居住的地方。

    稱之為「宅茲中國」,意味着那裏是文明的發源地,是世界的中心。

    隨着歷史的不斷發展,「中國」這個地理範圍逐漸擴大。

    大秦、大漢、大唐、大宋、大明華夏文明如同璀璨的星光,輻射到了整個亞洲地區。

    那時候的人們普遍認為,文明應該是所有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並不專屬於中原地區。

    有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

    在甲午海戰之後,清朝與小日子簽署馬關條約時,雙方在條約中對自己的稱呼產生了分歧。

    清朝自稱「中國」,而小日子卻堅決不同意,他們囂張地宣稱:

    「你現在如此落後,哪裏還是什麼中國?我們大日子帝國才是真正的中國。」

    即使在那個已經步入19世紀末,即將進入20世紀的時代,東亞世界的人們仍然從文明的角度出發來理解「中國」。

    他們並不認為「中國」是特定於某一群人的,而是認為文明是屬於所有人的。

    只是恰好中原地區的文明水準最高,所以人們應該以它為榜樣。

    既然文明水準才是定義「中國」的標準,那麼「中國」就並不必然是指我們現在腳下所說的這片土地。

    它是一個流動的概念,隨着歷史的演進和文明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問詢室內一眾人聽得面面相覷,雖然感到頗為驚奇,但卻不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

    老年方逸頓了頓,繼續道:

    而草原遊牧民族與華夏文明的淵源,兩者本就是共生共榮、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宛如血脈相連的兩兄弟。

    這段歷史,可以追溯至大禹建立夏朝的初期。

    那時,江河在廣袤的平地上肆意流淌,濕地沼澤遍佈,這樣的環境並不利於農業的發展。

    稻田的耕作需要精細



  
天涯逢緣推薦:  
隨機推薦:  武逆焚天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冒牌女科學家  神級修煉系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黃山雲隱錄"
360搜"黃山雲隱錄"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