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隻抵達的長興島,此時還是一個獨立的海島,與大陸隔着條窄窄的海峽,不像後世的長興島,經過長久時間的洗禮,以及河水攜帶泥沙的沖刷之下,幾乎與大陸連接在一起了。
公孫度對此地很感興趣,這裏與大陸突出部互為犄角,形成了一個海灣,後世名叫復州灣,此地因為復州灣鹽場而在後世極有名氣。
復州灣鹽場處於北緯39度,是地球上最適合曬鹽的緯度帶。此地全年四季分明,承受太陽輻射變化較大,屬於明顯的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3℃,且空氣濕度小,風速大。這些因素都有利於海鹽生產,復州灣鹽場是後世中國的四大海鹽場之一。
遼東早有產鹽的歷史,春秋時期,管仲向齊桓公獻策說:「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說明那時候的遼東就有了與齊國齊名的水煮海鹽的工藝了。到了後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廷在復州灣設鹽百戶和煎鹽軍,管理和經營鹽業事務,那時候覆州灣已經成為全國海鹽生產的重要地區。明朝時候採用的生產方式依然是「煮」。直到清雍正年間,山東人劉官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煮鹽才進化為曬鹽。嘉慶十三年間,有商戶在復州灣一帶創築鹽田,戽水曬鹽,獲利很大,逐漸有人跟風,這才有了後世那片巨大的復州灣鹽場。
而此刻,這片鹽場在公孫度的眼中,只是片光禿禿的灘涂,沒有任何植被,上邊自然也沒有什麼人煙。
「沓氏有鹽場嗎?」公孫度向身邊的陽儀問道。
「有的,沓氏有兩處官營鹽場,離此地不遠,繞過長興島,越過當地人稱的葫蘆灣即可到達。」一旁的陽儀聞言立刻回道。
公孫度點頭,陽儀是做了功課的,他口中的葫蘆灣,即後世的普蘭店灣,其位於遼東半島西側,伸入陸地30餘公里。灣口向西南朝渤海敞開,三面被低山、丘陵環繞,灣內水域狹窄,島嶼與殘礁眾多。與復州灣相似的氣候條件,使其灣內亦有大量鹽灘分佈。
「唔,走,上岸看看,」公孫度眯着眼瞄着那處灘涂,想着上去考察一番,正好船隊要在長興島落錨,於是他招呼陽儀道。
坐上小船,一行人晃晃悠悠的上岸,陽儀落地後就吐個不停,看來還沒有適應海船的晃蕩,同行的公孫度倒是沒有什麼感覺,可能是穿越的緣故,公孫度如今的體質有所加強,特別是在暈船等精神抗性方面。
公孫度攀着低矮灌木上了復州灣一處灘涂的高點,放眼望去,遠處是蔚藍的海,近處是白色的沙,這風景,可以入畫了。
可惜公孫度不是個解風情的人物,吟不了什麼東臨碣石的詩篇,在他的眼裏,這可是一大片天然鹽場啊!
以自己的腳步丈量尺寸,公孫度細細打量着腳下的土地,這種坡度,正好適合上下佈置鹽田,多麼適合施行曬鹽法的地方啊!
公孫度用自己的佩刀往地上一戳,翻起一層沙土後,看到了厚實的黃土,做鹽池的成本也不高。用手指沾了點口水伸到空中,感受了下此地的風速以及風向後,公孫度笑了,此地絕佳啊!
正好陽儀氣喘吁吁的攀爬上來,公孫度興致勃勃的拉着他,指着下方的一處窄窄的海灣道:「你看,只要在此處修一道水閘,那麼就能將漲潮時上升的海水留下來。」
陽儀蹙眉很想問句「留下海水幹什麼?」
然而還不待他發問,就見公孫度撒歡一樣,蹦跳着下坡來到那處海灣旁。
公孫度看着海灣礁石上的水跡道:「這裏的海水水位最高處在這裏。」接着指向一旁的灘涂道「那麼以這裏灘涂的高度以及坡度,至少可以修建四五層的鹽池,使用翻車,哦不,此地風大,風車最佳,用以提水,將海水提升更高處,將之澆入鹽池中,憑藉此地得天獨厚的日照和風力優勢,日曬風吹之下,無需多少人力,就能夠產出天量的海鹽。」
曬鹽法,有納潮、制鹵、結晶和收鹽集坨四大工序。在製鹽過程中,首先要在海水漲潮時通過提水設備將海水抽入到蒸發池中,通過蒸發、過濾把海水濃縮成飽和滷水,再把飽和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