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江州與公益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牡丹》 宋、陳與義

    宋代詩人陳與義,生於北宋末年,長於南宋。祖居洛陽之地,奈何金兵入侵,洛陽失陷,無奈遷居至青墩。

    詩人望見南方綻放的牡丹花,思緒飄向故鄉洛陽的牡丹盛景。

    他借詠牡丹之名,抒發對國家的深沉憂慮以及對故園的無盡思念。

    而此時此刻,大荒御獸宗眾人在歷經一個多月的航海之旅後,終於踏上了江州的土地。

    從他們登陸的海港出發,向北行進三天,便能抵達泰安城,再由泰安轉道出山海關,進入林海道,便可抵達秦州。

    對於大荒御獸宗眾人而言,遊子歸鄉之情難以自抑,隊伍中瀰漫着急切、喜悅與憂愁交織的複雜情緒。

    然而,對於楊雪楓來說,這個世界依舊陌生。他更多的精力仍放在了解這個全新的世界上。

    江州,這個新到之地,與福州那店鋪林立、叫賣聲此起彼伏的濃厚商業氛圍截然不同。

    整個江州給楊雪楓的第一印象是靜逸與安詳。

    這裏深受龍虎山天師觀道教思想的影響,江州之人皆秉持着天人合一、與萬物為善的處世態度。

    道觀中神像眾多,百姓們態度平和,此乃江州獨特的地域特色。

    「花間一壺酒,樹下兩棋叟。河邊蓑笠翁,田間耕地牛。」這便是楊雪楓對江州的初印象。

    若說福州是熱鬧非凡的市集,那麼江州無疑是寧靜怡人的田園。

    整個江州的建築,飛檐斗拱,處處散發着一種「仙氣飄飄」的韻味,而這正是龍虎山天師觀道家思想在生活中的生動體現。


    太平盛世之時,龍虎山的道士們歸隱山林,潛心修行自身之道。

    每逢亂世,道士們便仗劍下山,扶危濟困,斬妖除魔。此乃大唐十宗之天師觀道士的處事原則。

    泰安城,作為江州的首府,乃是交通樞紐之地。自海岸登陸後,楊雪楓一行人喬裝成商隊,沿着官道一路行至泰安。

    隨後,他們將從泰安轉路向北,出山海關,踏上前往秦州的征程。

    楊雪楓等人剛踏入泰安城,便察覺到今日的泰安與往日有所不同。空氣中多了幾分緊張的氣息,少了平日裏的那份靜逸。

    街道上,隨處可見龍虎山的道士在向行人訴說着什麼,看熱鬧的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

    當他們來到中心廣場時,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好傢夥,這裏聚集了足有幾千人在圍觀。

    廣場中心,一群大小道士佇立其中,中間一位八旬左右、鶴髮童顏且長眉低垂的老道士,正在向眾人說着什麼。

    由於距離較遠,楊雪楓他們聽不清老道士的話語,只能聽到圍觀之人「嗡嗡」的議論聲。

    這時,大長老鄭大洪和曹長老來到楊雪楓身邊,說道:「宗主,這些都是龍虎山天師觀的道士。您看中間正在說話的那位長眉老道士,他便是天師觀的觀主紫陽真人,有着聖階實力。」

    楊雪楓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後說道:「江州似乎出了什麼事,派人去打探一下。」

    隨後,楊雪楓一邊走着,一邊安排手下人去打探消息。

    隊伍並未在廣場停留,而是在城中包下了一處大車店暫時住下。

    幸好這裏是泰安城,大車店的生意較為紅火,規模較大,否則他們這四百多人的「商隊」還真難以容納。

    眾人剛住下不久,派去打探消息的人便回來了。

    原來,今年黃河凌汛,冰凌擁堵,最終沖毀了堤壩,引發了洪災。江州境內河岸邊的幾個縣城受災嚴重,幾十萬人淪為災民。

    而龍虎山的道士們正在城中募捐,籌集善款以賑災。



  
楓林暮雪推薦:  
隨機推薦:  九星霸體訣  帶着農場混異界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生生不滅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狼行天下之異世鏟屎官"
360搜"狼行天下之異世鏟屎官"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