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臣和王振山被節目感染了,夸樂隊、夸演員、夸創作、夸服裝、夸道具、夸燈光、夸幻燈、夸主持,一陣神夸。
雲鵬卻發現還缺不少實景,有些慚愧,因為他如果不病倒,會彌補這些缺欠的,好在還有時間,他叫來祝聯營研究着做實景,用木框繃上布去畫樹、畫崖、畫蘆葦叢,使佈景和幻燈虛實結合。
王振山則組成了接待部,設後勤供應組,籌米、籌面、籌油、籌肉、籌菜、籌燒柴:住宿服務組,供床、借被褥、借枕頭、挑利手利腳的年青媳婦做服務員,挑民兵燒鍋爐、搞警衛、干粗活;給接待單位領導開會,成立了5接待組,寫歡迎標語,掛窗簾、燒開水、準備茶具;給伙食點大師傅開會,成立了4個了伙食組,統一發圍裙、發套袖、發帽子、定食譜;想的真全面和細緻,甚至連廁所都安了燈,備了手紙;雲鵬用對了人。
王虎臣自找差使,給各公社打電話,問誰帶隊、來多少人、有啥需求?很暖人心。
孫英敏3號出發了,去通遼接人,為了不佔車位,她自己去的,起早就出發了,天大黑了才回來,接來了3男3女6名烏蘭牧騎演員,還拉來了6匹馬。
烏蘭牧騎的演員個個是騎馬高手,那馬鞍薦就是他們的行囊,在他們眼裏,那馬也是他們演出隊中的一員,他們每到一處,第一個節目是表演馬術,用以聚集牧民。
它們的馬術變化多端,可以六個人在馬上手拉手,形成一排走圈,還能組成3、2、1的疊羅漢陣型走圈,只此一項就可以征服許多牧民。至於俯身拾金錢、馬上倒立、滾鞍上下馬、二人換騎等表演都屬於小項目。
孫英敏之所以這麼晚回來,是看了他們的表演才往回返的。可惜那馬術在禮堂門前表演不開,那些演員說,他們晚上演出,白天可以去各個嘎查做海報,他們每到一個蘇木都是這麼做的。
這些演員都一專多能,卻一點沒有架子,他們說,這是烏蘭牧騎的傳統:區裏面向旗,盟裏面向蘇木,旗裏面向氈包。考核他們的一個指標是一場能吸引多少牧民,因為牧民太分散了,一場一場的演不僅效果不好,效率也低。所以,他們才想盡辦法去吸引牧民看演出。
這6個演員中,男的之中有一個馬頭琴手、一個電吉它手、一個薩克斯手;女演員也會吹笛子、彈弦子、打手鼓;他們都會反串舞蹈,男的會頂碗舞、竹槓舞,女的會馬舞、鷹舞;他們還都會唱歌,能唱傳統的蒙古長調、呼麥,還會唱流行的電影歌曲。
他們都是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學院畢業的,這個藝術學院培養出來的學員都是一專多能的,屬於大專畢業;他們在盟里辦歌舞團,是為旗烏蘭牧騎培養演員,屬於中專畢業;而一些蘇木也有自己的烏蘭牧騎文藝隊,是業餘的。
NMG烏蘭牧騎被全國樹立為文藝隊伍中的標兵,在那個年代,他是唯一一個和八個樣板戲齊名的文藝符號。
他們帶來了《獵人與小鳥》和《叢林女兵》兩個舞劇,還有男女聲獨唱、二重唱、對唱,獨舞、群舞,馬頭琴、電結他、薩克斯獨奏,合奏,馴馬、馬術等16個節目。還有那兩個舞劇的照片,女演員都穿短裙,很博人眼球。
他們一下車便找馬包,王振山把馬廄騰了出來,他們看到馬可以住進房子裏,很是高興,又有人供草料更是欣喜,仿佛那馬的住處比他們的住處還重要。
當看到他們住的是暖氣房,禮堂也有暖氣,舞台既大又有專業的音響和燈光,尤其是得知有奶牛和浴池後,個個面帶笑容,吃完晚飯便把劇照貼在了海報板上。
他們的隊長叫牧仁,是江河的意思,為此,他報了漢族名字,讓紅梅報幕時也叫他江河。他漢語說得十分流利,向紅梅一一介紹了他的隊員:
電吉它手叫希吉爾,漢語是珍貴的意思,扮演狐狸和美國軍官;
薩克斯手叫烏洋嘎,漢浯是音律的意思,扮演狼和美國兵;
扮演小鳥的叫烏日娜,是巧女的意思,會吹笛子;
扮演叢林女兵擦鞋匠的叫阿娜日,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