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是十家子和葦家窩堡對陣,十家子大隊在公社所在地,有中學、中心校的資源,各站辦所的住戶也人才濟濟。他們排了京劇《沙家浜》中《智斗》的整場戲,獲得了8分的高分。其他的節目也都得了6分以上,成了匯演總分最高的文藝隊。而葦家窩堡跟他們沒法比,節目沒有超過6分的。
下午,二里界和皮家窩堡對陣。二里界也演出了一場樣板戲,是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打進匪窟》一場,座山雕和八大金剛演員眾多,雖然演技較差,但是劇情熱鬧,很受場下歡迎,也獲得了8分的高分。侯德江又上場了,唱樣板戲楊子榮的《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幾乎是念下來的,一唱到拖腔,下邊就發出笑聲。
至此,12個大隊,已經有8個大隊登場,十家子總分排第一,節目分加上賽詩分,總計11.5分;二里界排第二,總分11.2分。
3號上午8點,頭道圈的節目拉開了大幕。開場是《豐收鑼鼓》,先是8男8女扭秧歌,服裝都是新的,男的頭扎羊角毛巾,身穿白布小褂黑色七分褲,女的穿紅底大花祆綠綢褲,扭的那叫浪;然後拉開二層幕,樂隊亮相了,中間是大鼓,兩邊是大鑼小鑼、大鑔小鑔、兩支嗩吶;一男一女登場,演唱二重唱《祖國一片新面貌》,16個女生圍繞着他倆,用扇子轉高低圈;場面很壯觀,贏得了陣陣掌聲。兩個專業評委都亮出了9分的高分。
第二個節目是京東大鼓,又一個樂隊上場了,有揚琴、三弦、板胡、二胡、琵琶和笙;原來,典禮一結束,王震就讓人開車去了省城樂器行,添了揚琴和京胡,並把樂師拉到了大隊,如果有小提琴樂師,他也會拉來,因為他們不差錢。這個節目是他們自編的,唱的是王震帶領社員大戰蛤蟆灘的事跡,唱了8分鐘,又得了一個9分。
第三個節目是評彈《答李淑一》,4個上海女知青身穿旗袍,兩個男知青身穿大褂上場。男知青一把三弦,女知青一把琵琶,後面有揚琴、板胡、二胡協奏。女知青一出場,下邊觀眾的眼睛都直了,多少年不見的旗袍讓人目不轉睛。評彈的唱腔韻味十足,餘音裊裊,又是一個9分入賬。
第四個節目是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定計》一場的片斷,兩個演員新做的軍裝,唱得還可以,但是不是戲嗓,樂隊雖加進了京胡,演員卻有些隨不上。這個節目得了8分。
第五個節目是京劇《沙家浜》中《堅持》一場的片斷《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18個傷病員載歌載舞,有許多是女扮男裝,都把頭髮裹進了帽子裏,整體效果還是很好的,也得了8分,因為扮演郭建光的演員高音破了嗓。
第六個節目是樣板戲《紅色娘子軍》選段《我編斗笠送紅軍》,由12個女生跳舞,一個女生在後台演唱,又得了8分。
最後一個節目是坐唱《處處有親人》,8男8女燕陣式排開,個個手拿晃鈴,坐在椅子上,中間是樂隊,揚琴居中,二胡、板胡、琵琶、三弦兩邊分坐,兩個嗩吶站在後排。唱的是一個老大媽上錯了列車,遇到各方面相助找到親人的故事。有單唱、對唱、表演唱和男聲齊唱、女聲齊唱。這個節目得了9分;最後節目平均分是8.57分。
頭道圈大隊之所以有這麼傑出的表現,是因為以下四個原因:
首先,這個大隊是省、地、縣三級農業學大寨的典型。原來東遼河流域過了信州城的五家子就沒有稻田了,是王震退伍後帶着大隊社員大戰爛泥塘——蛤蟆灘,開出了30垧稻田。他們最初不是為了開稻田,是為了用蛤蟆灘的黑土壓崗地,改土造田,結果收到了雙豐收。為十家子沿岸8個大隊改土造田做出了榜樣,現在十家子已經開墾出了2400垧水田,改造了3600畝崗地,糧食平均畝產達到了450斤,直逼《綱要》,而頭道圈成了全地區首個《綱要》大隊,被樹立為全省農業機械化試點單位、全地區改土造田模範單位、全縣農業戰線的標兵。
其次,這個大隊把4個集體戶的房舍重新修建,成立了全縣首個知青點,並建成了知青生產隊。現有上海、省城、地區、縣裏插隊的知青60多人,是全縣知青工作的一個典型。
第52章 頭道圈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