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炮兵師其實在齊東省之戰結束之後姜華就在規劃了。
獨立重炮旅的規模終究還是小了一些。
如果是師級的炮兵部隊的話,才能夠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絕對的中遠程壓制火力。
對於前線部隊的進攻也能夠起到更好的支援作用。
當然規模越大,對於後勤的要求也就越高,特別是對於炮兵部隊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基本上師級規模的炮兵只能依託鐵路進行作戰。
要是在遠離鐵路線的區域,相隔超過300公里,就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充。
不過師級炮兵部隊也可以拆分開來使用。
所以姜華準備取消旅級重炮部隊,成立師級重炮部隊。
在成立炮兵師之前,姜華也準備統一一下火炮的口徑和規格,這樣能夠減輕一些後勤部隊的壓力。
目前復興軍的火炮體系還是非常複雜的。
主要由德系、蘇系和美系火炮構成。
其中德系的是自走炮口徑為105毫米和150毫米。
蘇系的是摩步師裝備的牽引式火炮,口徑有122毫米、152毫米和203毫米三個口徑。
美系目前僅裝備一款,那麼就是155毫米口徑的重型加農炮。
火炮的口徑太多,規格也不一樣。
105毫米、122毫米、152毫米、155毫米、203毫米,炮兵部隊有着5種口徑的火炮,也難怪後勤部隊一直都在抱怨這個問題了。
如果不是收到了來自軍政委員會聯勤部的報告,姜華還真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既然為了減輕後勤壓力,那就必須要做出一些取捨了。
105毫米、155毫米、203毫米,這就是最終經過優化之後的最佳選擇了。
無論是牽引式火炮還是自走炮全都換成美系火炮。
105毫米的型號是M2A1,也是二戰當中鷹醬的標準師級支援火炮。
這是牽引式火炮,還有一款裝備機步師和裝甲師的自走炮,型號是M7牧師,性能也非常的不錯。
155毫米則是有四款。
分別是牽引式的M1A1型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M59型155毫米加農炮、M41型155毫米榴彈炮、M40型155毫米加農炮。
其實總體來說就兩款火炮,只不過分了牽引式版本和自走炮版本。
這四個型號的火炮也分別裝備於摩步師、機步師、裝甲師和炮兵師。
203毫米自然還是B-4了,這玩意太好用了。
目前來說沒有更好的替代品,所以被保留了下來。
這一次也算是統一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復興軍的火炮體系。
之所以說是未來一段時間,是因為基地升級之後肯定要進行全面換裝了。
而這次為了優化火炮體系,所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很多新裝備不久的火炮都要被淘汰掉。
但對於財大氣粗的姜華來說倒不算什麼,攢幾天的時間這些浪費的資金也就回來了。
再說了,以後做國際軍火生意的時候,也不是賣不掉。
統一了火炮體系之後就是炮兵師的編制了。
其標準的編制就是五個團。
每個炮兵團下轄四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下轄四個炮兵連外加一個汽車運輸營。
這樣每個炮團就有着16個炮連,每個連裝備4門火炮,每個團共計64門。
這五個團所裝備的分別是M2A1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M1A1型155毫米榴彈炮、M59型155毫米加農炮、B-4型203毫米榴彈炮以及安德柳莎
第102章 火力不足恐懼症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