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師傅,您對此有何高見呢?」蕭靖略微思索一番後,決定還是聽從行家的意見比較穩妥些。
朱雲微微頷首,表示贊同:「昔日之所以設立殿試製度,乃因進士們歷經層層選拔,其才華與能力早已得到肯定,堪稱人中翹楚。而殿試,則着重考察他們的策論水平,通常由聖上親自出題或者選定題目。如今,咱們國家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國土淪陷、山河破碎,但只需再過兩年便有望收復失地。然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我們很可能會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依我之見,殿下不妨擬定一道策論題,藉此了解這些中進士者對於殿下所關注問題的看法。」
蕭靖聞聽此言,頻頻點頭稱善,「如此甚好!今日我便草擬試題,三日後舉行殿試。首先張貼告示公佈進士名單,且不區分名次先後。待到殿試結束,即刻揭曉進士們的最終排名。」他深知,只有嚴格遵循科舉制度的規則行事,方可確保科舉選才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
蕭靖回到卷書齋後,便開始沉思起關於蕭漢目前的局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特別是結合凌河地區的實際經驗,他終於下定決心,認為此次命題應當緊密圍繞着國家未來推行新政策展開。
於是,蕭靖精心構思出一道殿試策論題:"國家倡導士、農、工、商並重,高度重視商業的流通作用,並給予商業發展充分的尊重與支持。同時通過對商業活動徵稅,實現減輕農民稅負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激勵農業的蓬勃發展。請就這一策略發表個人見解,深入探討其利與弊。根據實況,寫一首五言或七言詩。"
為確保題目的嚴謹性和合理性,蕭靖不厭其煩地反覆琢磨、修改,最終才敲定下來。緊接着,他派人請來了朱雲,並將命好的題目交予對方。
拿到題目後的朱雲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若有所思地問道:「殿下是否了解歷史上導致現今重農抑商局面形成的緣由呢?」
面對這個問題,蕭靖不禁感到有些驚愕。儘管他略知一二,但具體原因其實並不十分清楚,只曉得這種狀況大概是由連年不斷的戰爭所引發的。
「殿下,距今一千二百年前,在廣袤無垠的蕭漢大地上,並存着五個國家:秦國、楚國、漢朝、齊國和魏國。那個時代,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繁榮昌盛。然而,這片土地卻並不安寧,因為五國之間相互爭鬥、戰火紛飛,各有輸贏。
魏國的衛央率先發起變革,他堅信商人皆為狡詐之徒,遂開始壓制商界,轉而重視農耕,並將斬獲敵人首級的數目與官員晉升以及財富獲取緊密相連。通過這種方式,魏國逐漸積累起強大的國力,最終成功征服其他四國,實現了大一統,建立起享國長達三百餘年的魏朝。自那時起,重農輕商的觀念便深入人心,一直延續至今。」
朱雲詳細地講述了這段重農輕商的歷史,蕭靖聽得津津有味,對於自己這位狀元師父更是敬佩有加。
殿試將於後日在王府隆重舉行,時間緊迫,朱雲急忙趕去做準備工作。
夕陽西下,夜幕漸濃,進士榜單終於揭曉。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整個凌河都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一支支敲鑼打鼓、報喜傳訊的隊伍從凌河縣衙魚貫而出,他們穿過大街小巷,將這個好消息傳遞給每一個翹首以盼的人們。
一時間,凌河城內人聲鼎沸,喜氣洋洋。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慶祝這個喜慶的日子。那些金榜題名的學子們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親朋好友紛紛前來道賀,街頭巷尾瀰漫着濃厚的喜悅氛圍。
到王府報喜的隊伍接二連三地來了三波:先是蕭家大小姐蕭惠,緊接着是宇文家的千金宇文落雁,最後則是蕭家八皇子子蕭費。這二十六位女進士的喜訊一時間傳遍京城,震驚朝野上下。
正當蕭靖沉浸在喜悅之中時,突然有人送來了兩份請柬——一份來自葉劍,另一份則來自冷漠,而且兩人都將宴會定在了三天之後,地點就在蕭家府邸。
蕭靖暗自思忖着,自己的妹妹也金榜題名,這場喜事自然得大張旗鼓地慶祝一番。而蕭費作為自己的弟弟,當然也要精心籌備。正當他
第285章 進士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