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轉,轉眼已到了年根底下。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京城內,因為春節的臨近,鞭炮聲此起彼伏,偶爾有幾個膽大調皮的孩童拿上散裝的鞭炮在皇城根下玩鬧,嘭嘭嘭的鞭炮聲偶爾讓城牆上的士兵探頭,但是他們並沒有驅趕,而是任由孩子自胡鬧,大過年的,在皇帝家牆根下放幾個鞭炮,算什麼呢。
乾清宮內,朱祁鎮和六部的大臣們正在議事。
「邊關將士們的節賞都發下去了嗎?」上首的朱祁鎮翻了翻六部呈上來的奏疏,問道。
兵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于謙起身給皇帝行了個禮,從袖中拿出一個小冊子打開,開口道:「回陛下,邊關四十三萬九千五百六十八人的節賞,月前已經陸續押運至各邊衛了,這次兵部和戶部以及新成立的大明…國防部都已派人跟着,絕不會出現貪墨之事。」
于謙對皇帝改組五軍都督府近來頗有些微詞,他甚至還聽說皇帝有意將兵部也進行改革,可畢竟是傳言,他于謙雖頭鐵,可還沒蠢到聽風就是雨,急吼吼的跑到皇帝跟前長篇大論去說服皇帝放棄改革的念頭。
眼前的這個皇帝和大明之前的幾任皇帝都不一樣,他登基以來所想所說所做之事不僅讓天下官員瞠目結舌,甚至於讓他這個自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大臣都覺得匪夷所思。
「恩,乾的不錯,記得他們回京之後,三個賬冊要仔細核對。」說着朱祁鎮將目光轉向了王佐。
「戶部要做好核對,確保三方賬冊一致,若有從中上下勾連,賬目不清,貪墨軍餉之事,一律嚴辦!」朱祁鎮道。
「是,請陛下放心,臣一定將此事辦好。」王佐回道。
「京營遴選擴軍的事兒怎麼樣了?」朱祁鎮問道。
一身甲冑在身的張輔起身,將一份厚厚的名單呈給皇帝,「陛下,之前京營共有一十九萬八千六百餘人,經過初步篩選,目前已選出十六萬五千四百合格兵士,按照您的要求,只留十六歲至三十五歲之間的強壯兵丁,其餘被淘汰的三萬多人除年齡實在太大的發給安家銀令其回鄉外,剩餘的兩萬九千人已按要求全部轉為輜重兵。」
朱祁鎮聽罷,若有所思道:「不光要身體強壯,基本的軍事素養也要具備,」說着,朱祁鎮看了看張輔又道:「朕聽說京營內有不少將領吃空餉,有沒有這事兒?」
張輔心中一驚,這事兒他是知道的,不光現在有,就是洪武、永樂年間這等事也是屢禁不止。一些勛貴官宦子弟及其親戚為了混日子或者撈晉升的資本,走門路在京營或者五軍都督府掛個名,人卻不用來,若有上官或兵部核查人數時,便讓家丁或僱人來頂替,這還是好的,至少還能見到個人;更有甚者乾脆捏造名冊,一到發軍餉時,便讓家丁或親衛冒領。
大明朝之所以到後期軍隊戰鬥力低下,視北方建奴如虎,軍隊內部腐敗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是,有。」張輔額頭微微冒出了冷汗。
「朕的京營都有吃空額,冒領軍餉的,那各邊軍是不是也有啊,南京的京營呢?其他各省衛所呢?」皇帝的聲音越來越高,殿內內閣及六部大臣各個噤聲,不敢直視皇帝的目光。
「長此以往,朕看不用那些胡虜來打,大明朝的百萬大軍就會一盤散沙;虧的你們還一天天的跟朕說,大明朝兵強馬壯,威加海內。」
說着,朱祁鎮將手中的奏疏重重拍在御案上,又提高聲音道:「朕今天這番話不光是說給他們這些武將們聽的,也是說給你們這些文官們聽的,你們都是大明朝的肱骨之臣,朕的左膀右臂,你們這若爛一點,整個大明就得爛一片,若你們全爛了,大明朝也就快亡了。」
朱祁鎮這話說的非常重,嚇得十幾個大臣全都站起來告罪。
「朕告訴你們,大明的心腹之患永遠不是那些蠻夷胡虜,而是在這朝廷,在這廟堂之上,對了,朕最近聽過一句順口溜,是這麼說的,千里做官只為財,烏紗帽下無窮漢,呵,還真是形
第19章 廉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