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病重,致使朱祁鎮有些措手不及,因為商稅改革他和黃福已經定好了初稿,就等着年後黃福到京參加開年朝會後,就可以在全國鋪開。
「皇爺,不早了,您該歇息了。」侯寶不知何時,又無聲的站在書房門口,小聲勸道。
「朕不困!」朱祁鎮推開窗戶,一股刺骨的寒風迎面吹了進來,朱祁鎮煩躁的心清爽了不少。
「傳楊老三進宮。」朱祁鎮關上窗戶,坐回御案前,提筆開始寫了起來。
半個時辰後,楊老三一身寒氣的進了乾清宮,不多時,又匆匆而去。
當夜,三騎出了京城,急急向南而去。
自從朱祁鎮力推海貿以來,不僅大明海貿稅收暴漲,尤其是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出口量暴增。
出口量的暴增同樣也帶動了江南手工業的發展,大明東南沿海各地的繅絲、茶、瓷器作坊在這兩年的時間內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
工坊多了,事兒也就多了。
當初巡視南直隸,朱祁鎮定下重征商稅,也只是借鑑了南宋的一些制度,將明初商稅比例從三十抽一,提高到了十抽一,其它的很多細節並沒有做過多規範。
一是朱祁鎮認為大明目前手工業尚處在萌芽階段,過多的行政手段反而會限制自由經濟的發展;二是,自己剛在南直隸進行了掃黑除惡行動,南直隸各地的很多士紳富商被一掃而空,商業出現了萎靡不振的情況。
針對這種情況,朱祁鎮原本想着根據後世經驗,成立一家由皇家為主導的大型商業集團,可回京後他把想法和內閣大臣們一說,無一例外遭到了幾位大臣的一致反對,反對的理由也是出奇的一致:皇家不應該與民爭利。
無奈之下,朱祁鎮也只好暫時擱置了這個想法。
不過隨着東南沿海尤其是泉州等地商貿的快速崛起,尤其是那些把持當地近百年商業的士紳大族被拔出,反而刺激了當地的新興商業開始遍地開花。
蘇、揚等地甚至每個月都有新增的各色手工作坊,當地官府門前甚至出現了晚上就等着排隊備案的商賈。
鑑於此種情況,黃福甚至下令各地官府不得阻撓,要盡力為商賈們辦理行商許可。
手工作坊多了,依賴於這些作坊掙錢生活的百姓自然就多了,尤其是棉布產區松江府為了僱傭更多的熟練紡織工,出現了類似於後世的招工中介,朱祁鎮聽到這一消息後既高興,又有些隱隱的擔憂。
高興的自不必說,擔憂的卻是讓他有些着急上火:手工作坊佔用大量田地,很多農戶為了多掙錢而改稻為桑,良田逐漸變少,一旦這些地方出現糧荒,那麼整個大明就會出現大危機。
御案前,朱祁鎮在一張攤開的地圖上沉思良久。
江南,不僅是大明的財源之地,也是大明最重要的糧倉,大明立國七十多年了,北方的人口雖然有所增長,可土地卻沒有增加多少,尤其是河南、山東地區,這些年生齒日繁,人均耕地逐年遞減,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糧食,糧食啊。」朱祁鎮一邊看着地圖,一邊自言自語。
糧食,一直是困擾華夏大地幾千年來的最大問題,能吃飽飯,一直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人口、土地要增加,糧食更要提高產量!現在的大明,北方地區的小麥產量也就在150到300斤左右;即使是一年兩熟的江南,每畝稻田的產量最高也就四百多斤。
想到這,朱祁鎮將目光投向了東南半島。
「侯寶,將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舊檔都給朕搬來。」朱祁鎮站起身,皺眉道。
侯寶憂心的看了看滴漏,小聲勸道:「皇爺,快子時了,您該歇息了。」
朱祁鎮看了看銅壺滴漏的刻度尺,「這麼晚了?」
「皇爺,不是奴婢多嘴,您白天有處理不完政事見不完的大臣,晚上又要熬夜批閱奏疏,每天只睡兩三個時辰,長此以往
第33章 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