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河南便是農業大省,這片土地因為黃河的貫穿、土地肥沃、環境適宜,所以這片大地孕育了商、周、秦、漢、唐、宋等十三個中原王朝,也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興亡,歷代中原王朝對河南尤為重焉。
朱祁鎮之所以選擇河南開始清查田畝,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
河南,八府十二州九十六縣,包括開封、河南、汝寧、南陽、懷慶、衛輝、彰德、歸德8府和汝州1直隸州。陳循自到達河南洛陽後,馬不停蹄的開始一個府一個府的調閱田畝人丁黃冊,近乎兩個月的時間幾乎將整個河南走了個遍。
而作為副手的王崇古則是被陳循甩在了洛陽,名義上陳循是讓他繼續搜集伊王的罪證,實際上是陳循實在不喜歡王崇古,一來此人哪有一點讀書人的風骨,只會趨炎附勢;另一方面就是總想着鑽營往上爬。對於傳統讀書人的陳循來說,王崇古就是典型的小人,也不知道皇帝為什麼要用他。
所以他乾脆將河南府的事也扔給了王崇古,反正伊王也不是什麼好人,就讓王崇古這個小人對付那個小霸王,自己正好抽出時間來調查其他州府。
經過近兩個月的調查,陳循總算是對河南的田畝有了一個較為詳細的統計,當最終的數據出來後,陳循氣的暴跳如雷,在房間裏大罵了一炷香的時間。
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河南省土地兼併竟然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洪武二十四年間河南的土地在0.99億畝左右(這個數據有待考證),人口大約有400萬人,自耕農大約有二百萬人,可這才過去三十多年,人口也沒增加多少,土地不增反而減少了,要知道朝廷一直支持是支持百姓開墾無主荒地,並且給予田契的,自洪熙朝至今,朝廷停止了大規模對外用兵,這幾年又是風調雨順,河南每年都是大豐收,人口按理說應該大幅增加才是,怎麼人口增長的速度比洪武一朝還低呢?用腳趾頭想想也明白,大量的失地農民淪為了大地主的佃戶,而這些地主為了避稅,又將土地掛在了很多有功名的人身上,土地自然而然的就少了,那些佃戶,簽了賣身契,也就成了隱丁。
還有就是目前在河南的五個藩王(周王、唐王、伊王、趙王、鄭王),他們原本就藩時朝廷給的土地都是有數的,加起來的也就一兩百萬畝,但是這一圈調查發現,他們現在手中的土地遠遠超過了朝廷當初給的,再加上依附於他們的大量佃戶人口,怪不得這幾年河南的糧賦是越收越少了。
不下來親自走一圈是真不知道,大明朝表面的河清海晏,實則已經開始慢慢腐爛,那些官員、大地主、豪紳和藩王們就像吸血蟲一樣,附着在大明的軀幹上,正在快速的蠶食着這個國家的命脈。
陳循在房間裏慢慢冷靜下來,提筆開始給皇帝寫起了奏疏,將自己近兩個月的調查結果一五一十的都奏報給了皇帝,並請示皇帝該如何整治。
幾日後,朱祁鎮看到陳循的奏疏,朱祁鎮當場就寫了兩道聖旨,一道是給陳循的,在聖旨中,朱祁鎮要求陳循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1、土地清丈必須徹底,不止百姓的土地,宗室、親王的佔地也被重新丈量,「丈國均糧,但有執違阻撓,不分宗室、官宦、軍民,據法奏來重處。」
而且朱祁鎮借鑑了張居的「考成法」,以強勢姿態要求地方官必須保質保量的完成,誰若有退位阻撓、隱瞞的,一律革職抄家查辦、並且子孫三代不得參加科舉。
2、清查出的隱田全部暫時收歸國有,那些以前依附於大戶人家的佃戶,重新錄籍,編寫皇冊,將這些隱田根據田畝、人口多少平均分配,若有剩餘土地可租給有能力或人口較多的農戶,隱田分配後,免除兩年糧賦。這些分下去的田地不得買賣、租賃,若想賣,必須賣給官府,其他人一律不能買賣。這一條類似於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幹到戶。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因為土地買賣造成的土地兼併。
3、統一畝制。原先北方存在「大、小畝」現象,朱祁鎮真正的目的是借「土地清丈」統一全國的畝制,一律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統一畝制」可以減少稅糧徵收的麻煩,杜絕了底層官員利用「大小畝」牟
第32章 清丈田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