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我來了! > 第49章 鏜床 (兄弟們,起床了沒?)

第49章 鏜床 (兄弟們,起床了沒?)

    潭柘寺。

    陸大寶自從接到皇帝的信後,頭髮都快薅成地中海了。

    按照現在的速度年底能夠完成八千支已經不錯了,可是皇帝要求的是一萬支火槍,怎麼辦呢?

    單純打造槍管一萬支火槍肯定沒問題,可還需要鏜出膛線,就這一步,就非常耗時。

    皇帝上次交給他的鏜床圖紙,幾個工匠研究了快兩個月了,一直沒有結果,不是鑽頭轉速不均勻,就是鏜出的槍管壁厚薄不均。

    第二天一大早,陸大寶剛剛睡下不久。

    「師父,師父,成了成了……」,砰的一聲,門被推開,一個十五六歲面色黝黑的少年,興奮的跑進來道。

    「小三子,讓狗攆了你,天天冒冒失失的。」陸大寶罵了一句。

    「師父,上次陛下送來的那張圖紙,劉師傅他們給琢磨出來了,您快去看看吧。」三子依舊手舞足蹈的比劃着。

    陸大寶一聽,鞋都來不及穿,光腳就往外跑。

    工棚內,一幫工匠圍着一台奇怪的木床指指點點。

    只見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把一根實心鐵管固定在平板的卡扣上鎖死,另一頭有一個手搖的木柄輪,輪子的右側連接着一根長長的鑽頭,為了能騰出雙手,木床的底部還有兩個腳踏板帶動鑽頭轉動,類似於縫紉機的原理,鑽頭轉動時,一旁的工匠不斷往槍管里滴些水以防鑽頭過熱損壞,約莫一個時辰後,一個有膛線的槍管便被鏜出來了。


    原來,朱祁鎮上次來到潭柘寺時,將達芬奇發明的最早的鏜床圖紙交給了陸大寶,陸大寶組織人手開始研究,兩個月的時間,工匠們就做了出來。

    歷史上最早的鏜床是由達芬奇發明出來的,是由水力或者腳踏作為動力,鏜削的工具緊貼着工件旋轉,工件則固定在利用槓桿做成的簡易起重機上移動。1504年,一名畫家畫了一幅「火工術」的畫,畫上就有鏜床圖。

    陸大寶興奮的像個孩子,趕緊跑到錦衣衛駐潭柘寺的衛隊那裏,請他們將此事報告給皇帝。錦衣衛的百戶不敢怠慢,趕緊派人飛馬回宮報喜。

    半個時辰後朱祁鎮就得到了消息,這讓他非常高興,別說一萬支米尼步槍,就是三萬支也不在話下。

    「傳旨,重賞這幾個工匠。」朱祁鎮對着侯寶說道。

    侯寶躬身帶着送信的錦衣衛走了。

    有了這簡易的鏜床,效率蹭蹭往上漲,那自己擴軍的計劃就要抓緊進行了。

    雖然米尼步槍的射程,精度,殺傷力在這個時代都是逆天的存在,可若只有步兵,兵種太過單一,而且步兵方陣在作戰時靈活性不夠,沒法長距離奔襲作戰,而且非常依賴後勤,步兵沒有後勤,即使打勝了,也是慘勝。(這讓我想起前幾日看的抗美援朝某紀錄片,在沒有後勤的保障下,先輩們簡直是在用命堆出了勝利。)

    所以,組建一支適合穿插奔襲,切割敵人戰陣的騎兵,勢在必行。這個時候的大明中原馬場每年還能產出6000-8000匹戰馬。

    縱觀歷朝歷代,中原對北方遊牧民族單純從裝備上來講,中原漢家男兒吃虧就吃虧在騎兵數量上的劣勢。而明朝對於馬,是最為看重的一個朝代。朱元璋在對蒙元作戰中,看到了騎兵的重要性,所以立國以後,非常重視戰馬的牧養,在全國各地圈佔水草豐美的土地設立馬廠,並設有專門的養馬機構--太僕寺。

    到永樂時,朱棣這個塞王出身的皇帝,更加重視騎兵的建設,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馬政體系,對馬政的重視,相關管理體系的基本完善,加上養馬方面激勵政策的不斷出台,使明朝早期的馬政事業達到興盛。永樂二十二年全國有「馬數共八十九萬一千二百八十匹」,其數量基本能滿足官私所需。

    但是養馬尤其是培養出合格的戰馬非常耗費銀錢。朱祁鎮也清楚這一點,但是騎兵比戰馬還要難培養。

    但是剛剛「洗劫」了南直隸的朱某人表示不差錢。

   



第49章 鏜床 (兄弟們,起床了沒?)  
一蓑煙雨任書海推薦:  
隨機推薦:  校花的貼身高手  神話版三國  魔門敗類  網遊之劍刃舞者  不滅武尊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我來了!"
360搜"大明,我來了!"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