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京城火車站,姜熙鳳感慨萬千的抵達了站台,一旁的趙姨媽因為年歲頗高的緣故,遭受不住連夜的顛簸和疲勞,所以此刻顯得臉色有些蒼白。
正午的陽光,如同金色的綢緞,鋪灑在京城火車站的站台上,為這座古老而又繁忙的城市,增添了幾分溫暖與活力。
趙姨媽這位歷經滄桑的女子,踏着堅定的步伐,緩緩走下列車,她的臉上,寫滿了感慨與回憶。
趙姨媽,年歲已高經不起長途跋涉的顛簸與疲勞,此刻,她的面色顯得有些蒼白,雙眼微閉,似乎在盡力調整着呼吸,以緩解旅途的疲憊。
姜熙鳳的目光,溫柔地停留在趙姨媽的身上,心中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感。
她深知,趙姨媽不僅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位親人,更是一位見證過無數風雨的長輩。在她的身上,承載着家族的榮光與辛酸,也記錄着時代的變遷與滄桑。
姜熙鳳輕輕地扶住了趙姨媽,仿佛在用這種方式,給予她無聲的安慰與支持。
站台上,人群熙熙攘攘,各色人等穿梭其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目的地。但在這一刻,姜熙鳳與趙姨媽,成為了這喧囂中的一抹靜謐。
姜熙鳳的心中,既有對過往的懷念,也有對未來的憧憬。
她知道,這次回京,不僅是徹底跟過去的李懷德做個了斷,更是一次自我尋根與重新出發的旅程。她希望能通過這次雷霆行動,徹底的告別舊生活。
顫顫巍巍的從站台下來過後,趙姨媽呼吸着京城的空氣一連咳嗽幾聲過後,才情不自禁的道:「北邊天乾物燥,不像滬海那邊濕潤,光是這太陽毒的就能曬死人,不適合,確實是不能久居呀。」
趙姨媽小心翼翼地從站台走下,每一步都顯得格外謹慎,仿佛每一步都承載着歲月的重量。她深吸了一口京城的空氣,隨即眉頭微蹙,連咳數聲,聲音中帶着幾分不適應與感慨。
她的話語,如同一曲悠長的嘆息,道出了對北方氣候的直觀感受,也流露出對南方濕潤氣候的懷念與嚮往。
趙姨媽的感慨,不僅僅源於對氣候的直觀體驗,更深層地,是對生活習慣與地域文化的深刻感知。北方的乾燥與烈日,與她多年來在滬海濕潤宜人的環境中生活形成的習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於年歲已高的人來說,這種氣候的差異,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不適,更觸及到了內心的深處,喚起了對故鄉與過往生活的思念。
她的言語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但也透露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與智慧。趙姨媽深知,氣候與環境,不僅僅是自然條件的差異,更與人的生活習慣、身心健康密切相關。
她的話語,不僅是對北方氣候的描述,更是一種對生活哲學的領悟,提醒着人們要根據自身的條件與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環境。
姜熙鳳先前在京城呆了許多年頭,最初已經適應了京城的氣候環境,怎奈又到滬海生活了半月有餘,冷不丁的重返舊地,只覺得空氣中仿佛都有熱浪在翻滾,連一絲空氣都被蒸發殆盡。
不由蹙起眉頭說:「趙姨,這邊就這樣,前些年鬧饑荒的時候你是不知道,連野菜根,車前草都尋不到,周邊各個公社的饑民實在熬不過去,吃觀音土,揭樹皮,以至於北邊的沙塵暢通無阻,沙塵暴一刮就是半個月,呼吸一口氣滿嘴灰。」
不由自主地蹙起了眉頭,語氣沉重地向趙姨講述着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趙姨啊,你可能難以想像,就在前些年,當饑荒如同惡魔般籠罩在這片土地上時,我們所面臨的絕境。
那時,連最不起眼的野菜根,最常見的車前草都成了奢望,被飢餓的人們搜颳得一乾二淨。
周邊各個公社的饑民,為了生存,不得不採取極端的手段——他們吃觀音土,一種粘土,儘管知道它無法提供真正的營養,甚至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他們揭樹皮,不顧一切地尋找任何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哪怕那東西本身並不適合人類食用
第294章 姜熙鳳來京,霸氣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