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
雖然隆正帝不願意說,但還是把問題拋了出來,讓朝臣們商議應該怎麼處理。
朝臣們也很無語,堂堂大乾王朝的戶部國庫,居然被人搬空了。
無語歸無語,但總要想辦法解決。
官員們存在的意義不就是解決問題的嗎?
但朝臣們能提出什麼好辦法?無非就是從今年開始,減少開支,慢慢存錢補上窟窿。
其實也不是真沒辦法,只是沒人願意提起。
國庫里沒有銀子,但是其他地方有銀子啊。
但是要讓別人把銀子拿出來,補上國庫的虧空,這種得罪人的事,沒有哪個官員願意干。
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
沒辦法,這種事情還得隆正帝親自開口。
隆正帝道:「朕記得,開國的時候,不少勛貴借用了戶部的庫銀。」
「這麼多年過去了,勛貴們與國同休,也是時候把當初借的銀子還回來了。」
開國勛貴借銀子是怎麼回事呢?
當年太上皇李錦帶着大軍到神京的時候,神京城這麼大塊蛋糕,應該怎麼分,就是一個問題。
太上皇也不能吃獨食吧,皇帝由他來當,銀子也全歸他所有,手下的將領怎麼可能服氣?
如果分多了,太上皇心痛;如果給少了,又怕壓不住下面的人。
於是制定了一個規矩,太上皇給每家分的銀子,一半是陛下賞賜的,另一半算是各家向戶部借的。
等各家銀錢充裕的時候,或者是朝廷需要的時候,再向勛貴家族徵收。
開國勛貴們拿着這筆錢,其實就沒想過要還。
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
太上皇這麼做的時候,其實也沒想過讓他們還,只是作為轄制勛貴集團的一個辦法。
如果哪家人不聽話了,就可以讓他們還錢。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誰也挑不出毛病。
後來,太上皇的權力越來越穩固,對其他勛貴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強,也就不用這招了。
只是沒想到,過了快六十年,隆正帝又舊事重提,要追回舊賬。
可是隆正帝也說的沒問題,這些錢確實是借的,現在要回來也一點毛病都沒有。
當時分錢就四王八公分的最多,現在也要還的最多。
如今,八公之家在朝為官的,也就鎮國公府的牛繼宗,修國公府的侯孝康和榮國公府的賈政。
牛繼宗出列道:「陛下,公侯府邸所欠庫銀甚巨,每年的消耗也大,恐怕一時還不出這麼多銀子。」
他們的俸祿根本維持不了平常的正常開支,又沒有太多收入,每年都在消耗存量庫銀。
其他公侯府邸也都差不多。
可能在外的三大藩王會好一些,他們還可以盤剝平民百姓,每年的收入不會少。
隆正帝道:「牛愛卿不必妄自菲薄,朕對你們的生活也有耳聞,不說揮金如土,也是奢靡浪費。」
「朕相信你們,拿出幾十萬兩銀子,一點問題都沒有。」
「朕也不是刻意為難你們,情況大家都看到了,朕確實沒有辦法,朝廷現在急缺這筆銀子。」
「朕大概看了一下,四大王府每家約一百萬兩,公爵府每家約五十萬兩,侯府每家約二十萬兩。」
「四王八公十二侯,加起來一共一千零四十萬兩,剛好可以補上這個窟窿。」
隆正帝都快忘了,襄陽侯府早就在幾年前抄家滅族了,不過也才二十萬兩,不打緊。
侯孝康道:「陛下,突然要我們拿出五十萬兩白銀,末將真的拿不出來。」
「就算把府中家當都
第104章 欠債還錢(一)